词条 | 参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参验分类:【传统文化】 参验就是通过考察比较的方法,对认识进行验证。《庄子?天下》:“以参为验。”提出百官办事要用比较验证的方法。《楚辞?惜往日》:“弗参验以考实,远迁臣而弗思”。认为参验的目的是为了考辩事实,去伪求真 。韩非较系统地论述了参验的认识方法。提出:“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韩非子?奸劫弑臣》)。主张遵循名实相符的原则确定是非,通过考察验证的方法判断言辞的真伪。认为“无参验而必者,愚也”(《韩非子?显学》)。没有经过参验就做出肯定的结论,是愚笨的作法。韩非提出,正确的认识必须符合四项条件:“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皆符,乃可以观矣”(《韩非子?八经》)。这里“四征”实指人在自然界和社会的活动结果。韩非说,只凭观看剑的颜色,不能断定剑是否锋利,如果用剑去宰杀飞禽牲畜,就会很容易知其钝利;只观看马的牙齿唇吻,就是伯乐也不能辨马的好坏,如果让马驾车试试脚力,就很容易知其优劣(《韩非子?显学》)。从“参验”的方法出发,韩非提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同上)。主张从有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将相。“参验”之说还不同于社会实践检验认识的科学涵义,但强调认识和事实的一致性,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参验”说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