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林寺彩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双林寺彩塑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彩塑最杰出的代表。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在山西平遥县的桥头村。寺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明代曾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和塑像多是明代遗物。 双林寺共有大小佛殿10座,各殿满布彩塑,大者数米,小者数十厘米,共计2000余躯,是保存明代彩塑最多的寺院。塑像分布情况是:天王殿有金刚、天王和菩萨;弥陀殿有佛、胁侍菩萨;大雄宝殿有三世佛、二弟子、二金刚和胁侍菩萨;佛母殿有5躯女像及侍者;罗汉殿有观音及十八罗汉,地藏殿有地藏、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千佛殿和菩萨殿有二十六臂观音、供养人和诸菩萨众;关帝殿有关羽及三国故事人物;土地殿有土地神及侍者。 彩塑中尤以天王殿中之天王及罗汉殿中之罗汉最为突出。四天王雄健魁梧,各具神态,其形象塑造以生活为基础进行简化和提炼,与其它地方一味强调形象的怪异和凶恶的天王像不同,它着重表现的是天王英武的风采。罗汉造型生动,神态自如。眼睛威猛而有动感,衣纹挺直但有突起,如衣袖上就有几根圆高线条。这些像静而有动,内刚外柔,与罗汉修行的传说相符合。双林寺彩塑林立,不啻是一座精美的雕塑博物馆。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