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文化分类:【地域文化】 鸦片战争前,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大都以遵守中国礼仪习俗和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为手段进行传教,把一些有益的近代西方文化引进岭南,从而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和促进岭南文化面貌的改观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在华的西方文化势力大都介入了这场侵略战争,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如德籍传教士郭士立充当了英国的官方翻译,是《南京条约》的起草人之一,舟山被占领后,还一度出任舟山的民政官,屠杀群众,后又充当英军进攻上海的向导;美籍传教士伯驾、 治文则参与了中美《望厦条约》的谈判。战争的结果,也使西方文化势力获得了立足点。公元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可在五口建教堂,次年2月清政府被迫取消了对天主教的禁令。公元1858年的《天津条约》又规定各国传教士可到内地自由传教,于是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广东,仅新会县1908年就有教堂20处。许多西方传教士以炮舰、条约作后盾,凌驾于当地官府之上,掠占土地房屋建教堂、包庇纵容为非作歹的教徒,与当地群众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一系列的教案,也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奋起反抗。 教会的横行霸道,是以帝国主义的侵略为后盾的,随着岭南反侵略斗争的开展,一些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也投入了爱国御侮的反侵略战争。他们不仅直接参战,如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举人何玉成以怀清社学领导人的身份带兵作战,举起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杆大旗,还拿起笔作武器,创作了许多反侵略的作品。如何玉成的《纪事诗》、梁信芳的《牛栏冈》、张维屏的《三元里》以及《胜利歌》、《怨气歌》等,都是反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著名诗篇。还有如赖瀛的《北门行》、陈澧的《炮子瑶》、张仪祖的《咏史》、李福祥的《三元里打仗日记》,以及《颠地鬼》、《广东感时诗》、《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瑜英夷告示》等,从不同角度控诉了英国侵略军的罪行和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决心和民族自豪感。 公元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不仅继承了历代农民起义的革命传统,而且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序幕。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洪秀全吸取和融合了西方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既不同于此前历代农民革命的思想,又区别于西方宗教教义而带有反对封建专制和外国侵略的革命精神在内的理论体系。洪秀全(1814―1864),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先祖于公元1701年迁至花县禄 村(今花县新华乡)。公元1818年,洪秀全开始在村里私塾受教育,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从公元1828年开始,他先后四次参加广州“府试”,均未考中。科场失意,加上鸦片战争失败后人民所受的苦难,使他逐渐走上反清的道路。从公元1845―1847年,他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小册子,借助外来宗教神学形式,形成反映农民利益的神学世界观。他吸取了西方基督教原始教义中的平等观念,把西方基督教的“上帝”说成是我国古代的真神,宣传人人都应该而且有权敬拜上帝,进一步论证了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享有普遍平等的权利,从而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必存此?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的朴素平等思想。他把清朝皇帝贬为“阎罗妖”,号召群众起来“诛妖”,以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因而后来起义时就把政权命名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又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分土地和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早期平均思想,后又批准发布了带有资本主义改良性质的《资政新篇》。 洪秀全对孔孟文化也采取批判的态度。早年他曾砸毁村塾中的孔子牌位,并因此而被迫远走他乡。在太平天国的诏书中,他明确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太平军所到之处,焚毁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宣讲孔孟之道的“圣庙”。洪秀全还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要普遍建立教堂,作为文化教育的场所,男女老幼都要接受上帝教,以此来革除封建礼教,改造社会。正因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包含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因素,因此洪秀全被毛泽东誉为与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并列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甚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遥远的西方也对太平天国革命给予了最热烈的赞扬:“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 太平天国另一位杰出人物是洪仁?:槿诗(1822―1864),原名谦益,号吉甫,是洪秀全的族弟。少年时拜洪秀全为师,深受洪秀全革命思想的熏陶。公元1852―1853年,洪仁??鹊较愀郏?油夤??淌磕抢镅У搅瞬簧偬煳摹⒌乩怼⒗??⒁降赖戎?都寄堋3?酥?猓??乇鹆粢庋芯课鞣礁鞴?淖时局饕逭?尉?锰逯疲??院笏?芾沓?偈弊?础蹲收?卤唷纷髁顺浞值乃枷肜砺圩急浮T凇蹲收?卤唷分校?槿诗十分重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教育,应当广泛吸收和采用,因此,他提出要引进西方文化,在中国开办各项社会生产和文化事业。此外,他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也提出了深刻的改革主张,非常重视对封建迷信和儒、道、佛的思想理论的批判。《资政新篇》是近代第一部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纲,只是由于太平天国后期内外交困,还不具备实行《资政新篇》的必要条件。 太平天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在岭南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