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取名和祈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取名和祈福分类:【中国民俗】 婴儿取名。旧时给婴儿取名字,其寓意或祈福、或辟邪、或纪念。一般要先请算命人算过生辰八字,如果五行有所偏缺,所取名字要用偏缺之行的字填补,如缺金的,要取金旁的名,叫“茂鑫”,缺水的叫“长水”等等。在温州,不论男女,多以“?”字呼之,赵姓称赵?,钱姓称钱?,有小名者亦带?呼叫,取其易养之意。民间认为“贵人难养”,“低贱者少病长命”,故有取名阿猫、阿狗者。有的请本族长辈或请老秀才给孩子取名。男孩取龙、虎、豹、鹏、鹰等,以示威猛。女名多用花鸟字、珍宝字、彩艳字。有的以应梦命名,有的以托庇命名,如取天赐等。有的以岁序节令命名,在春天出生叫“春生”,秋天生叫“秋生”;天亮生叫“亮亮”、“朝霞”;七夕、中秋生,叫“巧姐”、“圆圆”、“秋月”等。父母期望生个男孩,因而就给女孩取名为“招弟”、“领弟”等。男名还多以宗谱字辈排列。在绍兴,有称初生儿的习惯,因此也有将婴儿重量做乳名的,如“六斤”、“七斤”等。 祈福。婴儿出生后,为了保佑孩童不遭夭折,健康成长,民间有许多禳灾祈福仪式和习俗。 拜床公床婆。初生儿如夜间哭闹,长辈们便请“床公床婆”安抚,在床头摆上几样菜肴,婴儿由母亲抱在手上行“拜礼”。母亲则祈祷床公床婆:“保佑伢小宝宝会吃会困会大。” 叫魂。在绍兴,婴儿哭闹,如曾抱他走出屋外,长辈们会怀疑受了惊吓而魂魄出窍,就要用“叫魂”解决。黄昏时,由长辈在窗口对着白日里孩子去过的方向呼喊“啊,回来哟―――”而另一人则在外面代表婴儿的“魂”作答:“哦―――来哉。”或在灶间进行,把饭镬挪开,一人在灶上叫一声“回来哟―――”,另一人在灶下回一声“哦,来哉!” 过关。在丽水,如小儿的年庚八字有犯关煞,要请师公(男巫)开关,叫做“过关”。过关一般在夜晚,由师公作法事,并抱婴儿从饭甑上穿过。过大关要做三天法事,过小关则作法事一天。过关寓有避过凶神恶煞、免除灾难、化凶为吉之意。在温州农村,不少人要请算命先生给孩子算命,如算出“命带关煞”,也要请法师替孩子“过关子”,通称“做吉事”。在舟山叫“度关”。婴儿怯弱多病,往往请念伴度关,在神庙内设祭享神,念伴鸣钟敲鼓,口诵咒语,手提白毛公鸡一只,来回在饭甑上穿越,这只鸡叫“关鸡”。此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消亡。 禳解。在温州,生儿三日之后有禳解之俗。俗谓妇人分娩,污秽不净,会使六神回避,邪恶趁机来犯,故必须请道士禳解。按屋的方向,设香烛祭品于中堂桌上。道士摇起铃,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婴儿的父亲跟在后面,道士一鞠躬,后面的人一拜。道士左手拿一碗清水,右手点燃净水符,焚在清水里,故叫“净水”。然后缓步摇铃,用柏叶蘸净水洒遍产房、灶房等地,禳解结束。 兜百家米。在丽水,若小孩体弱多病,父母要为他兜百家米。父母选取吉日,到夫人庙烧香,许下讨饭愿。许愿后,往各家兜米,每讨一家就用红头绳打个结,兜到百家后,卖掉其中一部分米,为小儿添置银项圈或银脚镯、银手镯。将余下的米磨成粉,做成千层糕,切成小块,在村口或道旁分散给众人,叫做“还讨饭愿”。兜百家米寓有小儿吃百家饭,贱而易养之意。 寄名。清代,在嘉兴,如生独子,怕夭折,多拜樟柏树及社神为父母,曰“寄名”。近代绍兴,也有为孩子寄名于菩萨或和尚的习俗。寄名这天,由和尚领小孩到庙中点烛烧香跪拜,以后即称所寄名的菩萨为爷爷,如所拜的是关公,则称关爷爷;是包公,称包爷爷。小孩祈祷许愿以后,凡寄名名字中就冠以“关”、“包”等字,如关根、包昌等。以后凡逢被寄名的菩萨生日,都要去敬香烛谢恩。小孩也有寄名于和尚的,据说和尚是出家人,受神灵的保护,使妖魔鬼怪无可奈何,找一个和尚拜为师父,可以避灾脱晦。 拜乞丐亲爷。在永嘉的一些山村里,旧时流行着一种“拜乞丐为亲爷”的习俗。有些家庭,特别是那些独苗的家庭,让孩子许拜一个“乞丐亲爷”(丐神),以祈求他的关照与保佑,使孩子风里来,雨里过,平安无恙、茁壮成长。仪式通常在夜里进行(据说乞丐亲爷不喜欢白天接受人家施恩),场地选在主家的正堂或门庭中央,放置一张八仙桌,桌上供米粉做的鸡、鸭、猪、狗、成串的珠子,一升生米和一条烤熟的猪肉及水果。直到深夜,由孩子的长辈点烛上香,连鞠三躬,接着,身穿白色长袍的道士,右手拿起铜铃,左手取来已点燃的三炷清香,口喊一声“我来了!”就在桌前手舞足蹈地顺走三圈,又逆走三圈。道士即叫主人“献钱”,然后站到桌前口中念念有词起来,右手中的铜铃有节奏地响着。这时,主人燃烧冥钱,道士就用“乞丐亲爷”的口气,邀请诸路神佛前来小聚。神灵请毕后,道士便继续摇着铜铃诵咒念经。大约持续一个小时,方才结束。这一愚昧的民俗现已基本消亡。 拜岩亲爷。好不容易生个儿子,总希望儿子无病无灾,在为儿子取名的时候,要选认某山某岩作为自己的亲爷(即干爹)。其仪式是:备办福礼,在自己家中设祭拜祷;在金纸或朱砂纸上写上小儿的名字,第一个字一定要用“岩”字,下一个字可随意,并写“岩爷赐名”,钉于房内板壁上;在檐头下挂个插香烛的器具。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拜,直到孩子成人。 果盘山。农历四月十四日,相传是道教吕纯阳(简称“吕祖”)生日,在温州,人们就在这天让孩子寄拜吕祖做干儿子,俗叫“拜亲爷”。在三年以内,每月初一、十五,要送米到观里,向道士调换一碗饭,放在吕祖案前供献,供后给孩子吃,说是吃了能够聪明、听话和长寿。每年这天,拜了干爹的人家,都要送一个果盘到观里。果盘为木制,八角形,有盖,贴金油漆,十分精巧。果盘装有红枣、荔枝、龙眼、花生等物品,另加一百文钱奉送道士。果盘要留观里陈列三天,以后拿回家去。这天,观内果盘堆叠成山,人称“果盘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