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代与近代作家诗人创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代与近代作家诗人创作分类:【地域文化】 哈萨克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同时,作家文学也十分丰富、发达。据现存的史料记载,早在中世纪时,哈萨克族就有一批十分杰出的诗人、学者,其中有的人成为世界知名的辉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的代表。在近代和现代,哈萨克族中更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家,他们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优秀作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 9―11世纪,出身于康居――钦察部落的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家穆哈默德?阿布?纳赛尔?法拉比(870―950),也可以说是哈萨克古典作家文学的先驱者和杰出代表。按当时习俗,学者往往以出生地的名称为姓氏之一部分,故他通常被称为穆哈默德?法拉比(即法拉比城的穆哈默德之意)。 法拉比出生时,正值哈萨克民族形成、伊斯兰教传入中亚细亚、封建关系发达的年代。他幼时求学于乌特拉(即法拉比)城,后来随商队沿“丝绸之路”来到中东,在当时阿拉伯科学、文化中心巴格达城受教,通习阿拉伯语、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成为涉猎极广的学者。他在哲学、心理学、数学、天文学、音乐等领域中均有研究,为后世留下了20余部巨著。除自己的文学著作外,还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论著(如《范畴篇》、《正位篇》等)和美学论著(如《诗学》)作过注解,成为把希腊古典哲学介绍给东方民族的早期学者。他的某些著作,如《科学起源》,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阿拉伯东方高等学府里的教材。他研制的一种名叫“冬博尔”的有40个音位的弦乐器,可能就是现代哈萨克乐器“冬不拉”的始祖。 法拉比于公元950年于大马士革谢世,并安葬于该地。 著名诗人穆哈默德?柯热孜米(生卒年月不详),曾用察哈台文写了《爱情史诗》一书。他是14世纪哈萨克族霍额尔阿特部落出身的伟大诗人。这个部落的后裔,至今还生活在伊犁一带。 16世纪出生在哈萨克都拉提部落的穆哈默德?哈衣达尔?都拉提,是中亚细亚显赫的历史作家,其重要著述有在公元1541―1545年间写成的《历史热西提》。 17世纪时曾闻名于整个阿尔泰草原的布哈尔(哲拉吾),既是一名优秀的阿肯(民间歌手),又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在准噶尔汗统治时期,他以人民生活、英雄事迹、可汗和君子们的轶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这些诗歌至今还在哈族人民中流传。 哈萨克族近、现代书面文学,自19世纪后半叶开始形成。最初,就体裁而言,仍以诗歌为主体。 伟大的哈萨克族诗人阿拜是哈萨克族近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尊称为“英明诗人”、“诗歌的鼻祖”。在阿拜的作品中,对哈萨克民族的生活、草原上的“阿吾勒”的生活习俗、各阶层的心理状态,都是以敏锐的洞察力、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加以深刻描写的。 阿拜诗歌影响到哈族后来的诗人。当时,阿勒泰有名的诗人库拜,库代尔,阿合提等专程拜访阿拜,成了他的知心朋友。诗人艾赛提、唐加力克对阿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十月革命胜利后,阿拜的著作大量出版,读他诗歌的人也多了,还涌现出了模仿阿拜的作家。 阿拜的思路宽阔,是一位进步的、富有战斗精神的、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诗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自由的号召人”。阿拜的诗歌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劳动群众的生活和期望。也可以从中看到封建剥削统治阶级的丑态。诗人对剥削者、沙皇的贪官污吏、诽谤者、奸贼、骗人的宗教学者以及沙俄的殖民政策等,都用自己泼辣的讽刺诗给予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劳动人民中存在的愚昧无知、懦弱懒惰等毛病,也用讽刺的手段给予批评。阿拜的诗歌,歌颂了哈萨克人的生活和哈萨克草原。大自然、定居、狩猎、种田、学习科学文化、爱情、友谊、道德、真正的人格等,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表现。 阿拜在创作中发现并纠正了哈萨克诗歌中诗体不够丰富多样,艺术水平不够高,语言也不够规范的缺点,创作和发展了新的形式、新的风格。在传统诗歌11音节、7音节、8音节的形式外,又增加了4音节、5音节、6音节、7音节、9音节、10音节,甚至增加了12音节、15音节等形式。在韵律上,也创造了生动的新形式。阿拜的诗歌就其形式而言,代表了哈萨克诗歌创作的高峰。后世的哈萨克诗歌,未能超出他创造的那些格式。 阿拜还把哈萨克文学语言加以规范化,纠正了在此之前哈萨克宗教诗人和毛拉们在书面语言中常犯的哈萨克语、察哈台语和塔塔尔语杂乱混用的状态。 他的诗作论理明确,语言朴素,寓意深刻,感情充沛,词语概括性强,读起来轻松而富于节奏,成为哈萨克书面文学语言的光辉榜样。阿拜的著名诗句:“诗歌是词汇的精华,语句之冠,本领高强的人才能编写真正的诗篇。不能只靠空洞无物的话将它填满,要让诗歌给我们力量和温暖。更不能用含混不清的话来玷污语言,这样的人不配作诗人,实在可怜。”这对后世哈萨克的诗歌,乃至整个哈萨克文学,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艾赛特?纳依曼拜(1864―1923)他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现实主义思想和个人风格的近代作家。在整个哈萨克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他既是个作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阿肯(民间歌手)。艾赛特一生中,游遍了阿勒泰、塔尔巴哈台(塔城)、伊犁地区,写下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很有影响的诗歌、歌词以及长诗。他还采用诗歌形式改编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办法,写出了《木马》、《努赫曼―纳额母》、《法兰西皇帝》等叙事长诗。 他不仅在写作时思如泉涌,而且,当他捧起东不拉时,能即席唱出震撼人们心灵的高昂的歌声。艾赛特的作品,无论是诗歌、歌曲、叙事长诗、抒情长诗,还是对唱诗歌,都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华丽、讲究韵律、富有感情,具有他自己的风格。 艾赛特16岁左右,便参加了对唱活动,战胜了曾在多次对唱中胜过许多阿肯而声名大震的女阿肯额尔斯江。被称为《艾赛特和额尔斯江对唱》的一首有名的对唱诗歌,至今仍是人民群众非常喜欢阅读的作品之一,是哈萨克近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 艾赛特的叙事长诗《木马》,以优美的描绘见长。记叙在天空遨游的木马,终于飞到了聪颖的艾赛特身边。反映了人类科技水平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艾赛特创作的歌词,感情奔放,动人心弦。如《你要唱歌就要像我一样唱》: 你要唱歌就要像我一样唱,要悠悠起落、兴致盎然,韵味久长。 高昂时要像天空中的天鹅翱翔,缓慢时要像褐色的鹅落在湖面上。 要像哺乳的母驼鸣叫深沉而遥远,又像暴雨倾盆,激烈、昂扬。 要像烧开的水沸腾翻滚,又像风吹芦苇沙沙作响。 艾赛特以平生的诗歌创作,为后辈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59岁逝世于伊犁河谷吐拉苏地区的夏牧场上。他的墓地至今仍在这个牧场上兰勃拉地方。 阿合特?卡力木萨克(1867―1940),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早年即以创作教义诗歌出名。他在青年时期就刻苦自修,精通了阿拉伯――波斯语。20余岁时,为赴麦加朝圣者当翻译,到阿拉伯各国后,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社会知识。晚年,深受阿拜的影响。以后又接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转向民主进步,并采取批判现实主义态度。1940年被盛世才诱捕,残害致死。他的手稿和著作,除部分被没收外,其余均被焚毁。 阿合特的主要作品有:《吉夏汗》、《末世》、《赛甫尔木力克与加马力》、《阿吉解说》、《失众必散》、《闺秀和婆娘之画像》、《与达吾提的对唱》、《论生命》等几十首短诗。他早期创作的几篇长诗,于1890年在喀山出版,传播到中亚。这些长诗宣扬了有神论,宿命论以及伊斯兰教义等。他的另外一些长、短诗,则充满了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思想。他在很多诗词里呼吁群众读书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转到定居生活,发展农业,兴办学校,普及文化教育及倡导团结友爱的道德风尚等。 在哈萨克近、现代文学史上,由阿肯(民间歌手)成长为本民族中有影响的作家,不是个别的现象。19世纪后半期,哈萨克族有一大批这样的擅于书面文学创作的民间歌手。下列6位作家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努苏甫别克?夏依柯斯拉木(生卒年月不详),多以诗的形式宣扬伊斯兰教义。他以穆罕默德“上太空”、“天使之历史”、“圣战者之史诗”等宗教传说为题材,写过几部长诗。另外还搜集民间故事、神话、宗教传说等。他的作品于1910年出版。 托列拜?布杰克(1848―1921),出身于劳苦大众,是进步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几首短诗和抒情长诗《在到阿合特阿吾里的时候》及两三个对唱,至今在民间广泛流传。讽刺长诗《吕袋》的流传也极广。 库特拜(?―1914),从小口齿灵利,语汇丰富,曾和阿拜就创作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讨。他的作品,目前所搜集到的有:《英雄阿尔卡里克》之一和《英雄塔吾坎》。这些长诗是以民间历史传说为题材的。 库带日(1862―1916)和库特拜是同辈诗人,曾向阿拜请教过诗歌创作。他也掌握有丰富的词汇,是有远见的进步诗人。《英雄阿尔卡里克》的另一种写本就是他创作的。 和他们同一时期,还有阿勒泰的热西河?巴力哈丁(1866―1939),比合什博的吾山道力、伊犁的吾热杂力、希力布等诗人。 库代克?马拉力拜(1888―1937),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以主张民主、进步,富于批判、战斗精神的诗歌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黑暗的旧时代和万恶的不平等制度,已搜集到的有:《广阔的特克斯》、《到萨桑阿吾里去的时候》,《好汉以礼》、《心明者能洞察》、《居民》、《我的感情》、《年代》、《相亲》等短诗、抒情诗和叙事长诗。 长诗《相亲》的主人公“我”,用叙述自己经历的形式,深刻描写和讽刺了哈萨克社会的买卖婚姻制。在这种制度下,芳龄少女被迫嫁给还是幼童的小女婿,糟踏了她的青春,造成了她们的终生痛苦。 后来,实践证实了库代克的预见。 库代克的其它诗也都很洗炼、锐利。因为这些诗作表达了大众的心声,所以人民群众珍视它们,流传至今。 阿斯力汗?蒙加沙(1893―1918),他的双亲很早去世,在祖父家里长大成人。后来以能唱能说,能即兴对唱闻名于世。他能通读阿拉伯――波斯文,晚年被上层统治者谋害致死。 他的主要作品有:《赛马》、《马希拉甫》、《老虎与强盗》等长诗,还有《与努热帕的对唱》、《与塔尼的对唱》、《与狗谈话》等短诗。其中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长诗《老虎与强盗》,描绘了一个企图盗窃商队的强盗,同被他在夜里误骑的老虎之间的冲突,有个商队在森林里过夜,一只老虎来找吃的,窥视着商队的篝火。这时有一个强盗准备偷走商队的好马,悄悄接近商队。他看见前面有一匹斑马,就飞身上马。这匹斑马惊跳乱跑,但他毫无畏惧,两只脚挟紧斑马唱着歌放心地走了。他很满意这匹斑马柔软的马背和有增无减的速度。天亮后他看清自己骑的不是斑马,而是一只老虎,吓得大惊失色。走到一个地方,老虎往森林里跑,强盗乘机抓住树枝,跳上树头,老虎累得倒在地上。这时有个猴子走来讽刺老虎:“哎,兽中之王也能这样被人欺侮吗?”猴子一面说着,一面往人身上冲。那强盗用腰带套住猴子的屁股往上拉,还拿树枝猛抽猛打。老虎看到这种情景,慢慢爬起来说:“我不是早就说过,让你别碰这横祸吗?他挖掉你两只眼睛我都不管。”说完就乖乖地走开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