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代宫殿规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宫殿规制

分类:【传统文化】

宫殿建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制度体系。现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其次,为商代中期湖北黄陂盘龙城宫殿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是商代晚期遗址。此时建筑轴线与庭院已经出现。岐山凤雏南周宫室,已明显为对称布局,围成几组院落的建筑群。春秋至战国,宫殿建筑是建在高大夯土台上的木构房屋。外观宏伟,位置高敞。西汉长安宫殿分为各自独立、各有城垣的几区,主殿称前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常朝,和周制三朝纵列的方式不同,为尔后晋、南北朝通行的东西堂制的先声。东汉洛阳宫殿分南北工宫,以阁道相通。北宫主殿德阳殿为大朝场所,基高仅4.5米,表明高台风尚已趋衰落。晋、南北朝相沿以太极殿为大朝正殿,殿侧建东西堂为常朝宴会、居住用。东西堂制度至隋代结束。隋一革汉晋以来传统,改用“三朝五门”的周制。唐大明宫基址尚存。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数里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主要建筑,两侧采取大致对称的布局。唐代宫殿较少琉璃瓦,墙面、构架用色以赤白两色为主。北宋宫殿布局不及唐代恢廓,使用工字殿,又创御街千步廊制度,影响以后的宫殿布局。元代皇城在大都正中偏南,包括大内、兴圣宫、隆福宫三组宫殿。皇城正门外有石桥和棂星门,再南为御街,两侧建长廊,直抵都城正南门。皇城东西建太庙和社稷坛。宫城四面辟门,四角建角楼。前后殿中间连以穿廊形成工字殿,为宋、金形制之传承。元代宫殿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习俗,并受喇嘛教建筑和西亚建筑的影响,形成其特色,大量使用多种色彩的琉璃,使用高级木料,出现笔顶殿、畏吾儿殿、棕毛殿等新形式。明代建立过三处宫殿:明太祖主持建造的南京宫殿和中都临濠宫殿,明成祖主持建造的北京宫殿。清朝入关,将明故宫修而用之,以后虽有兴作,但基本保持了明代的格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