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代对食盐的认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代对食盐的认识分类:【传统文化】 传说神农时代宿沙氏已开始煮海盐。古文献中最早提到食盐的是《尚书?说命》,表明食盐在商代已成为调味的必需品。《周礼》记载了四种盐,即苦盐、散盐、形盐、饴盐。《禹贡》记青州(山东东部)贡盐。《汉书?地理志》记浙江绍兴产海盐。《广州记》记广州产海盐。《广志》、《水经注》记山西运城的池盐,又叫印成盐、伞子盐。这是由于饱和盐水静置冷却时结晶出漏斗状的盐粒,其大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有此名。这是当时人们对池盐晶体的形象描述。四川、云南的井盐,始于战国时李冰。魏晋之际,采井盐的技术已形成系统。北宋发明卓筒井后,井盐产量大幅度提高,井盐开采进入了新阶段。关于岩盐的产地和性状,《水经注》、《酉阳杂俎》、《梦溪笔谈》、《长春真人西游记》均有记载。说岩盐状如水精(晶),或如冰如石,生于土岩间。阶州(今甘肃武都县)、成州(今甘肃成县)、凤州(今陕西凤县)均产。唐、宋时,发明了用莲子测试盐卤浓度的方法,《太平寰宇记》、《西溪丛语》均有记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