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张择端画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北宋都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社会生活的风俗画,高24.8厘米,长528厘米,水墨淡彩绢本。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精细的笔法,广阔、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宣和年间汴京繁盛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的经济面貌、城乡交流和民情风俗。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段: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拱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运输和贸易的忙碌情景;后段是城门内外街市的繁华景象。画卷中共画了550余个人物,50多头牲畜,20多艘船只,各种形制样式的房屋30余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宣和年间为翰林待诏。长于界画,尤善画市桥城郭,舟船车轿,自成一家。据说当时金人入侵,宋朝南渡,画家描绘这个过去的“京都”,是寄托了一种怀念和希望。这幅辉煌的巨作,是画家深入观察生活,熟悉社会,以严肃的态度创作出来的。

《清明上河图》从它诞生起就受到人们的珍视。据史料记载,这画曾被南宋奸臣贾似道得到,后为明、清两代皇室收藏。清时,又被溥仪带到东北,几经辗转,最后总算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1981年,孔宪易写了一篇《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文中从画面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如驴子驮炭;成人、儿童光膀光身,执扇,戴草帽、竹笠;设茶水摊、卖瓜摊;写着“新酒”的酒旗等,来论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不是清明时节,而是中秋前后。他认为这幅画的题目应解作描绘的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段上河的景色。孔文的见解受到了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的重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