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代都城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都城制度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国都设计、建造的方法和规范。历朝开国之初,对于都城的选址都很重视,往往派遣亲信大臣,勘察地形与水文情况,主持营建。春秋时吴王阖闾委托伍子胥“相土尝水”,建造阖闾城(今苏州)。在选址时,历代都重视解决水源问题,隋文帝曾因汉长安故城地下水咸卤不宜饮用而另建新城。此外还要供应苑囿用水和漕运用水。古代都城为了保护统治者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从春秋一直到明清,除了秦始皇时的咸阳是个特例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二者的职能很明确。筑城的方法,夏商时期已出现版筑夯土城墙,但夯土易受雨水冲刷,唐以后,渐有用砖包夯土墙的例子,明代砖的产量增加,此法得以普及。城门门洞结构,早期多用木过梁,元以后砖券门洞逐步推广。为了加强防御能力,还设“瓮城”、“马面”等设施。都城布局,《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取以南北为主的方格网布置,这是由建筑物的南向布置延伸出来的。都城绿化,西汉长安、晋洛阳、南朝建康、北魏平城、洛阳、隋唐长安、洛阳等道路两侧都种植树木,北方以槐、榆为多,南方则柳、槐并用,由京兆尹负责种植管理。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不断提高,城市防火问题突出起来,宋代设立消防机构和设施,以后又有所发展。城市排水,汉长安已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唐长安在街道两侧挖土成明沟排水。宋东京有四条河穿城而过,对用水、漕运、排水有很大好处。明时北京设有沟渠以供排泄雨水,清代设专职负责沟渠河道的挑浚淘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