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巴蜀文化的影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巴蜀文化的影响

分类:【地域文化】

巴蜀实际上是对古代巴国、蜀国的合称,在秦统一之前,这是两个独立的小国。由于巴国和蜀国各自的地理环境不同,巴国基本上处于长江沿岸的山区和五陵地区;而蜀国则处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川西平原。因而巴蜀两国的经济发展,上层建筑有明显的不同。徐中舒在其《论巴蜀文化》一书中说:“古代巴蜀虽然同属一个经济文化区,但在经济方面,蜀的农业,‘沃野千里,号称陆海’,而巴则水居射猎,虽有农桑,也是受了蜀的影响。”这种经济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从政治制度上讲,巴国基本上还处于部落联盟的形式,所以巴国内尚有姓氏之分。大姓巴氏居于统治地位。蜀国则已经建立了国家机构,国内无姓氏之别。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区分就十分明显。

从性格差异上讲,巴国主要是以射猎为主的生产,因而巴人悍勇善战。据《华阳国志?巴志》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同书中还记载:“板?七姓以射白虎为业,立功先汉,本为义民,复除徭役,……其人勇敢能战。昔羌数入汉中,郡县破坏,不绝若线。后得板?,来虏弥尽,号为神兵。”板?属于巴人的一支,巴人的精悍从此可尽知。而蜀国则以农业生产为主,性格多温柔。因而,公元154年巴郡太守但望建议把巴分为二郡时就说:“江州(今四川巴县)以东,滨江山险,其人半楚,姿态敦重;垫江(今四川合江)以西,土地平敞,精敏轻疾。”这段话充分反映了巴蜀两国的性格差异,巴人多强悍,蜀人多精敏。所以当时成语说:“巴有将,蜀有相也。”这不仅反映了性格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的文化差异。

性格和文化的差异也反映在方言的差异上。以巴文化为基础的川东方言,铿锵有力,多具阳刚之气质;而以蜀文化为基础的川西方言,则婉转柔和,多具有阴柔之气质。所以,四川人常说,男人要讲川东话,女人要说川西话。

自秦灭巴蜀之后,巴蜀交流日趋频繁,形成了统一的巴蜀文化。因而巴蜀文化更多的反映了这两种文化的特质。巴蜀居民不仅有悍勇的一面,也有精敏善思的一面。人们常讲,巴蜀之人,既有辣椒一样的火辣辣的性格,也有精明的头脑。甚至有人以“川江号子”的语音相拟,称巴蜀之人为“四川耗子”,以形容其精明。

总而言之,巴蜀文化的形成既受到巴蜀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域的巴蜀文化。然而在巴蜀文化的特征中,也能看到其他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些特定的因素对于理解巴蜀文化的具体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远不是这种概略的论述就能达到的,还必须从各种细节认识它。因而,我们既要了解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巴蜀文化形成的最初基本的文化现状(第二章、第三章),也要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对巴蜀地区的影响和巴蜀文化的贡献(第四章)。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巴蜀文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了解突出的经济发展行业及现象就势不可少(第五章)。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充分地了解巴蜀地区的各种文化现象(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也许,在概述的基础上,我们能较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化的深层意义,这是文化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