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文观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文观止分类:【文化精萃】 散文选集。清吴楚材、吴调侯合编,吴兴祚审定。康熙三十二年(1675)刻成,十二卷。收录上起东周、下至明末各朝文章222篇。所选文章以散文为主,有少数骈文辞赋;按时代先后排列,各朝有重点作者与作品,书前有吴兴祚序,每篇有评注,又都为历代传诵名篇,篇幅不长,便于记诵与初学,编成后广为流传,至今不衰,是清代以来流传很广、影响极大的古文选本,但书中有些文章宣扬封建思想,有些名篇未列入,如先秦不选诸子,汉文不选《汉书》,辽、金、元三朝未选文章,因而不能反映我国散文发展的历史全貌。现通行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多种白话译注本。 最流行的古文选本。编选者吴楚材、吴调侯是两叔侄,他们生活在清初,没有功名,按照当时的标准看,都是无名之辈。他们编选这部《古文观止》 的目的,无非是为初学写作的人提供一个范本,别无奢望。“观止” 一词,出自《左传》: 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当看到 “韶” 舞时,便赞叹道: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观止” 就是观赏到此为止,意思是尽善尽美。吴氏叔侄就把 “观止” 两个字拿来作了书名,言外之意就是,他们这部选本选录的是古文的精华。这虽然有 “王婆卖瓜” 之嫌,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的确算一个较理想的选本。首先,《古文观止》选录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可供初学者反复玩味、细心揣摩; 其次,它打破了过去选家的规矩,不但骈体文和散体文兼收,而且经史杂陈,可使读者一卷在手便能窥见各种文体的面貌; 最后,全书选录先秦至明末二百二十二篇文章,分量适中。这三点对初学者来说,都是非常实际的,故 《古文观止》 一问世,便畅行不衰,与 《唐诗三百首》 同为古典文学普及读物的双璧。需要指出的是,吴氏叔侄的时代,作文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科举考试,也就是说,要会写 “八股文”,这种文体在语言、结构、文体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他们编选 《古文观止》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读者从名家名篇中揣摩八股文的秘诀,因此书中的评点也是根据 “起承转合” 的套数,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这些评点分析,尽管有些老生常谈,但大多还是非常精彩的。现代有些学者批评编选者是 “八股眼光”,说是 《古文观止》 没有反映出古代散文发展的线索,没有照顾各种风格流派,遗漏了许多名篇,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来编选,篇幅至少扩大十倍,《古文观止》 也就不成其为 《古文观止》 了。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