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朴雅致的土木住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朴雅致的土木住房

分类:【地域文化】

在云贵地区,土木结构的住房主要见于汉族、白族、纳西族、彝族、哈尼族。其中以居住于坝区的白族、纳西族的住房最为讲究,也最有特色。

白族人民有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名闻天下的大理三塔和鸡足山寺院,便是他们的建筑杰作。大理三塔,又叫“崇圣寺三塔”,是南诏和大理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三塔坐西向东,排列成三角形,其中两旁为小塔,是八角形多层式实心砖塔。中为大塔,称为“千寻塔”,是一座四方形16层密檐式砖塔,高69米多,是云南现存最古最高的砖石结构的建筑物。

白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水平不仅体现在这些大型建筑上,而且普通的住宅也颇为讲究。居住于平坝和山脚地带的白族,房屋的结构为三开间的两层楼房,一般楼下住人,楼上储藏粮食用具。屋面用筒瓦和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架之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是白族工匠的一项出色创造。房屋的左、右、后三面用石砖或土基墙围护,左右两边的山墙到顶,俗称“封火墙”。从平面布局来看,白族民居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正两耳”、“六合同春”等形式。“三房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为照壁。“四合五天井”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成的院落,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共有“五天井”。“六合同春”则是两个院落相连,每幢楼房之间都有走廊全部连通,所以又称“走马转阁楼”。从住宅的建筑规模,人们可以判断出主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在白族的住宅建筑中特别重视照壁、门楼的装饰,照壁用白灰粉刷,壁顶覆盖灰瓦、青瓦或琉璃瓦,瓦檐飞翘,壁面上彩绘着各种图案的壁画,题有诗词对联。为什么要竖照壁,相传古时大理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有个专门吃人眼睛的恶魔,观音大士用洱海里的螺蛳抵人眼,制服了恶魔,开辟了大理坝子。因此人们在建造房屋时要迎东面朝洱海方向筑起一道高大的照壁。门楼的装饰一般是用砖石砌成斗拱飞檐,上面附以泥塑、木雕、彩绘、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看上去既庄重大方,又精巧优美,令人叹为观止。这种斗拱层叠、雕龙饰凤的门楼装饰,不难使人体味到汉族文化对白族文化的深刻影响。除此,白族人民还特别擅长美化居住环境,他们喜欢在庭院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尤其是喜欢种植山茶。庭院的地坪用青石板夹卵石拼成各种图案。优雅的环境与别致的建筑相互映衬,当人们穿过精美的门楼,步入花香四溢的庭院时,顿时会产生一种舒适和谐的感觉。

居住在滇西北丽江坝子里的纳西族,其住宅建筑也受汉、白民族的影响,多是“三房一照壁”的布局。内分两层,上层储粮,下层住人。但与白族的民居相比,又别具特点。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是中间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正房前面设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在墙身的处理上也独具匠心,墙身不是垂直砌筑,而是向内作适当倾斜,从而大大增强了整所建筑的稳定性,加上采用深度出檐,使整所房屋呈现出柔和优美的曲线。另外为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在两侧山墙各设一条有写实图案的“垂鱼”板,起到了生动的艺术效果。屋外围设的栏杆构成走廊,也使房屋显得更加美观。

在土木结构的住房中,哈尼族的“土掌房”也很有特点。这种“土掌房”的墙是用土坯或夯土筑成的,四周挖沟排水,墙上放梁,梁上根据主人经济条件和当地原材情况,铺木板、木条、树枝等物,上面铺以素土,形成屋面。这种住宅多半是平房和二层楼房,冬暖夏凉。土顶既是屋顶,又是晒台,可以凉晒粮食衣物。较之白族、纳西族的土木建筑,它显得朴实、简洁、别有风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