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猗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猗园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嘉定县南翔镇。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镇人闵士籍辟建,由嘉定著名竹刻家朱三松设计布局,因“绿竹猗猗”而取名猗园。至清代乾隆十一年,洞庭山人叶锦购得修葺,并扩充园基,因时隔一朝,改名为古猗园。民国年间,屡遭破坏,抗战胜利后,修复了一部分建筑。1957年重新修复,1979和1982年进行了二期大规模建设。古猗园景物布局以戏鹅池为中心,池畔“不系舟”,建于明代,曾有祝枝山题额。临水的竹枝山,山顶有一方亭,名为“缺角亭”,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寇侵占后所建,方亭东北方向故意缺一角,以示东北沦陷,其他三角均表现为高举的拳头,以示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池西堤上有一“白鹤寺”,相传梁代天监四年,当地人挖土发现一块大白石,从此常有白鹤飞集于此,被和尚认定为佛地,故建寺庙。寺庙建成后,白鹤南翔一去不归,为怀念白鹤,给寺庙取名“白鹤南翔寺”。以后因寺成镇,南翔地名由此而来。戏鹅池周围还有逸野堂、鸢飞鱼跃、梅花厅、松鹤园以及九曲桥、竹园等胜景,园内还有唐代经幢、宋代石塔等珍贵文物。 位于南翔镇漕家浜畔。原名猗园,明嘉靖、万历年间河南嵩县通判闵士籍所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易园主为洞庭东山人叶锦,经修葺更名古猗园。全园布局生动典雅,迭山莳花,为竹刻名家朱三松所设计,是上海古典名园。有逸野堂、幽赏亭、小云兜、采春廊、怡翠亭、碧楼、浮筠阁、鹤寿轩、荷花池等。园中心为戏鹅池。白鹤亭在石舫上,顶端置有昂首南方、展翅欲飞的石雕仙鹤,寓意“白鹤南翔”。园中还有“补阙亭”,又名“缺角亭”,系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修建,一座方亭独缺东北一角,寓伤东北沦亡之意;其余三角角尖上翘,上饰拳头,以示万众一心收复失地之志。1959年,南翔寺经幢移至园内。又新建湖心亭、九曲桥、长廊、梅花厅等新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