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莲花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莲花池分类:【传统文化】 在河北保定市市区中心。元汝南王张柔开凿,种藕养荷,构筑亭榭,广蓄走兽鱼鸟,名雪香园。因荷花茂盛,故又名莲花池。金末诗人元好问游此,有“荷芰如绣,水禽飞鸣上下,君与游人其乐而不能去”之语。后历经修筑,规模日增。现园内有十二景,总面积2.4万余平方米,池水面积近8000平方米,已开放为人民公园。 位于保定市中心。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张柔创建。初名雪香园,为张柔私家园林。明代称为莲花池。明万历年间大规模扩建后更名为水鉴公署,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增建莲池书院、辟行宫,成为清乾隆、嘉庆及慈禧太后西巡驻跸之所。解放后辟为莲池公园,占地面积2.4万多平方米,其中水面7,900平方米。古莲花池以莲池水面为中心,中央建有水心亭,其它建筑物和景点环池而设。以临漪亭、濯锦亭、寒绿轩、藻咏厅等建筑为中心,形成莲池二十景。莲池二十景将园林与建筑融为一体,相映交辉,别有情趣。莲池正北有碑刻长廊,计33间,碑刻82方,嵌于北壁。碑刻分三段,西段26方,草书居多,有《罗汉赞》、《莲池十二咏》等;中段14方,行草为主,多为诗歌,其中有苏东坡诗作;东段42方,是著名的《淳化阁帖》碑刻,为王羲之、怀素、颜真卿、米芾、王阳明和董其昌等书法大师的杰作,是莲池书院的珍贵遗产。 位于市中心。为华北名园之一。初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构有临漪亭,故此景点又有“莲漪夏艳”别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汝南王张柔在此拓凿池塘,兴建馆舍,取名雪香园。池中遍植荷花,故又称莲花池。金代诗人元好问曾以“荷芰如绣”赞之。明隆庆、万历年间扩建,改称水鉴公署,成为官府园林。清雍正十一年(1733)于此设莲池书院,为北方著名学府。后又建为行宫,乾隆、嘉庆二帝及慈禧太后曾在此驻跸。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称莲池公园。占地24000平方米,池塘面积约7900平方米,以藻咏厅为界分为南北两池,亭榭环池而筑,临漪亭位居中心,濯锦亭、洒然亭、不如亭、六幢亭、观澜亭、响琴榭、寒绿轩、藻咏厅、君子长生馆等建筑错落有致。有“城市蓬莱”、胜甲畿南之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