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台阁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台阁体

分类:【文化精萃】

明初上层官僚集团中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公元1403~1487年)。提倡者杨士奇、杨荣、杨溥皆“台阁重臣”,故有此称。主要作者有黄淮、全幼孜、周述、王直等。台阁体多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或应制、题赠之作;形式典雅、工丽,但毫无生气。只因上层大加提倡、推崇,故风靡一时,几至垄断文坛。直至前后七子起来反对,才逐渐退出文坛。

明代前期的诗文流派。其代表作家是 “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官至大学士 (相当于宰相),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同时又是当时的文章领袖。当时正值明朝的 “太平盛世”,反映到这些“太平宰相” 的笔下,就是词气安祥、雍容典雅、平正醇实的诗风和文风。这种诗风和文风非常符合官场的需要,模仿者甚多,成为时尚,沿为流派。因其肇始于台阁重臣,故号为 “台阁体”。台阁体文人大都追慕宋人如欧阳修、曾巩等的文学风范,缺少深湛幽渺之思和纵横驰骋之才,其作诗行文以 “歌颂圣德”、“施之政教” 与 “适情性之正” 为主,不是应用文字,就是应酬唱和,既缺乏对自我内在感情的切入,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是一种典型的官样文章。但是,台阁体的这些特点,并非矫情伪饰,而是当时文人心境的写照。明初文网甚密,文人动辄得罪,天下噤若寒蝉。明成祖夺取皇位后,随着政治的稳定,文网渐开,文人才慢慢缓过气来。到明仁宗即位后,君臣之间的关系没有明初那样的恐怖紧张,社会繁荣,政治平静,朝廷人事结构也相对稳定,那么在 “三杨” 以及文人官僚的诗文中表现出陶然悠然的满足心态,也就不足为奇。其实,每一个朝代的盛世都有类似 “台阁体” 的诗文流派,如宋初的“西昆体”。这些 “太平盛世” 缺少深刻和激情,不可能产生伟大的诗人或作家。这是文学的不幸,但却是国家的大幸。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凡是产生大诗人或大作家的时代,大多是乱世或衰世。这是文学的大幸,却是国家的不幸。

明代官场使用的书体。“台阁”本指官职尚书,引申为官府之代称。台阁体即官场使用的一种书体。始于明初,明成祖喜爱沈度书法,誉为“我朝王羲之”,仕人举子多习之。沈度小楷工整、严谨,习者更趋规范,逐渐形成了方正、大小一律、刻板呆滞的字体。清周星莲《临池管见》:“自帖括之习成,字法遂别为一体,土龙木偶,毫无意趣。”

明代御用书家为代表的一种书体。明代帝王爱好书法,设“中书舍人”,“取能书者为之”,主要供内廷内阁缮写文书诏制,逐渐形成了号为“博大昌明之体”的台阁体。台阁体一般笔画横平竖直,笔笔顿挫结构匀称,字形大小一律;虽规矩工整,却一字万同,不求变化,缺乏艺术个性,形成书法发展中的一股逆流。其代表书家有沈度、沈粲二兄弟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