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史晨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史晨碑分类:【传统文化】 东汉隶书碑刻。亦称《史晨前后碑》。建宁二年(169)立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一面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称“前碑”;《金石萃编》载:碑高七尺,宽三尺四寸,共17行,满行36字。一面为《史晨飨孔庙碑》称“后碑”;字共14行,满行36字;后有唐人题记四行。碑书结体平正谨严,中敛外张,波挑分明,刚柔适度,风神流宕,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明郭宗昌评此碑:“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楷模。”清王澍认为:“《乙瑛》雄古,《韩》变化,《史晨》谨严,皆汉隶极则。”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东汉名碑之一。立于东汉建宁二年(169),碑存山东省曲阜孔庙。碑高约1.83米,宽0.80米,无额。碑阳为建宁二年《鲁相史晨祠孔子奏铭》,亦称《史晨前碑》。碑阴刻建宁元年(168)《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亦称《史晨后碑》。碑文记述史晨祭祀孔子,修缮孔子故里并上奏朝庭的过程,对汉代的尊孔及谶纬思想有参考价值。碑文字体为东汉晚期典型隶书,在书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其碑为历代金石家所珍,《隶释》、《金石萃编》等书中均有著录。其碑阳文字为:“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苻宋,得在奎娄,周孔旧寓,不能阐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宁元年到宫,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角,俯视几球,灵所冯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钱,修上案食鹫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故《孝经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书考灵耀》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文命。缀纪撰书,修定礼义。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毕,即归国。 臣伏见临璧日,祠孔子以大?,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夫封土为社,立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匚穰,《月令》祀百辟卿土有益于民。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辄依社废出王家谷春秋行礼,以共烟祀,馀□,赐先生执事。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尽力思惟庶政, 称为效,增异辄上。 臣晨诚惶诚□,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毓灵。承敝遭衰,黑不代仓,□ 应聘,叹凤不臻。 自卫反鲁,养徒三千。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著纪,黄玉应。 主为汉制,道审可行。 乃作《春秋》,复演《孝经》。删定《六艺》,象与天谈。钩《河》摘《雒》,却揆未然。巍巍荡荡,与乾比崇。”其碑阴文全文为:“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谒孔子,望见阙观,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屏气拜手。 二肃 。 仿佛若在。依依旧宅,神之所安。春秋复礼,稽度玄灵,而无功出享献之 ,钦(国)春飨,导物嘉会,述 壁,社废品制。 即上尚书,参以苻验。 乃敢承祀,馀胙赋赐。刊石勤铭,并列本奏。大汉延期,弥历亿万。时长史庐江舒李谦敬让,五官掾鲁孔 ,功曹史孔淮。 户曹掾薛东门荣,史文阳马琮,守庙百石孔瓒,副椽孔纲,故尚书孔立元世,河东大守孔彪元上,处士孔褒文礼,皆会庙堂,国县员?吏无大小,空府竭寺,咸俾来观。并畔官文学先生、执事诸弟子,合九百七十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荡雅反正,奉爵称寿,相乐终日,于穆肃,上下蒙福,长享利贞,与天无极。 史君飨后,部史仇 ,县吏刘耽等,补完里中道之周左 垣 决,作屋涂色,修通大沟,西 里,南注城池。 恐县吏敛民,侵扰百姓,自以城池道濡麦给令还所敛民钱林。史君念孔渎颜母井去市 远,百姓酤买,不能得香酒美 (肉),于昌平亭下立会市,国彼左右,咸所 乐。 又?: 渎井,复民鹩治,桐车马于渎上,东行道,表南北,各种一行梓。 夫子冢颜母开盆及鲁公冢守吏凡四人,月与佐除。”碑后为武后大周天授二年马元贞题字,计三行(文略)。 碑阳为《史晨前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刻;碑阴为《史晨后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刻。碑圆首,有额无题,高207.5厘米,宽85厘米,厚22.5厘米,隶书,阴刻。《史晨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又称《鲁相晨孔子庙碑》、《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碑文17行,每行36字,刻鲁相史晨请求祭祀孔子的奏本。《史晨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子庙碑》,又称《汉鲁相晨谒孔子冢文》、《史晨飨孔庙后碑》。碑文14行,每行36字,记述祭祀孔子之盛况及修治与孔子有关的遗迹事。前后碑书法相似,书写端正典雅,笔法含蓄蕴藉,健劲遒逸。结构疏密匀称,提按得法,风韵自然跌宕,法意俱全。是汉隶的代表碑刻之一。现存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