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适的经济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叶适的经济思想分类:【传统文化】 叶适(1150―1223)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提倡功利之学,积极主张改革,关心社会经济问题,大胆批判传统的经济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适合时代要求的新观点。 在理财问题上。首先,他断言“理财并非聚敛”(《水心别集?财计上》)。力图将理财与聚敛区别开来,认为只要不是自利而是“为天下理之”便是理财;若是“为自利”或“自利之”便是聚敛。其次,反对传统的什一税,主张采取较“什一”为低的税制。再次,他对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不仅要从数字上量“入”,还要考虑如何取得“入”。他还将收入是否合理与支出是否合理联系起来考虑,认为财政收入的来源如不合理,则财政支出也会不合乎常规,横征暴敛的收入愈多则侈奢浪费的支出也愈大,其结果是收入愈多愈是不敷开支,即所谓“财愈多而国愈贫”(《水心文集》卷1)。最后,他坚持征课以农业为主,实行夏秋两季完税。 在货币问题上。他将货币的产生和商人的经商活动联系在一起,说“钱币之所起,起于商贾通行四方交至远近之物。物不可以自行,故以金钱行之”(《文献通考?钱币二》)。叶适主张铸造足值钱币,批评纸币流通,说纸币流通使金属货币退出了流通领域、纸币贬值使获得纸币的人都受到贬值的损失、纸币流通引起了市场上商品缺乏。叶适对钱币被贮藏感到忧虑,因此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货币的功用就在于“通融流转”,可见他片面地将流通手段当作了货币的唯一手段。 在义利观上。叶适认为两者是统一的,反对离开利来谈义。他说:“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习学纪言序目?汉书三》)他从就“事功”来定“义理”的观点出发,根本否定了传统的讳言财利的思想。他还积极替富人辩护,反对抑制兼并的政策。认为富人有上供天子、下养小民之功。他主张维护富人对贫民“以功授食”的雇佣剥削关系,特别强调物质财富的作用,说“崇高莫大乎富贵”(《习学纪言》),这些经济观点表明他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倾向。 在本末观上。他既十分重视农业,也很重视工商业。叶适把土地和人口结合起来考察,主张增加人口以开田垦荒,从而增税强兵。他从根本上否定传统的“抑末”口号,大胆提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至其用而后兴化,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习学纪言序目?史记一》)的观点。他主张让一部分有才干的工商业者和士人得到参政的机会。他甚至主张给多余的士兵以本钱,让其经商谋生。可见他重视和积极扶持商贾之态度。 此外,叶适还提出了“以田养兵”的计划。和以往的屯田不同,叶适计划的特点是以购买的方式而不是以利用官荒土地或强夺民田的方式获得土地。 叶适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工商业发展的趋势,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剥削制度的新精神和新道德准则的即将出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