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司马迁光辉的史学成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司马迁光辉的史学成就分类:【传统文化】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元封三年(前108),继父司马谈之职为太史令,着手撰《史记》,约经16年终将这部不朽之名著完成。 司马迁吸取秦、汉以前纪、传、表、书不同体裁古籍的优点,加以创造、发展,把4种体裁合为一书,创立史书纪传体,为中国旧史学厘订出一种史学方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清人赵翼对此评论说:“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学之极则也。”(《廿二史札记》)。此外,史料的取舍,有其标准,叙事有其尺度,对人对事有其褒贬爱憎。这些既反映了他在史学方面非凡的才、学、识,又使《史记》一书具有丰富的思想深度和强烈的感情,以及艺术性和人民性。为此,《汉书?司马迁传》引刘向、扬雄的话,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叙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文直而事核。郑樵《通志》誉之为六经而下,唯有此作。鲁迅也认为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这些评论都是中肯的。 也有人以司马迁的《史记》与西方史学鼻祖希罗多德所作的9卷历史相提并论,其实希氏之作仅叙述了希波战争,兼及埃及和西亚等地的地理、风俗。虽说文采可观,但其书的组织体系、记事方法及范围,若与堂皇巨著之纪传体通史《史记》相比,就大为逊色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