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吉鸿昌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吉鸿昌墓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西郊烈士陵园。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吕潭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师长、第三十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路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后在北平、天津一带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被捕,24日在北平就义,葬于吕潭镇鸿昌学校花园内。1974年移葬郑州烈士陵园。墓位于陵园正中,用水泥砌成长方形,墓前立一石碑,碑首嵌有吉鸿昌烈士瓷像。1984年建纪念碑和纪念亭。“吉鸿昌烈士纪念碑”系胡耀邦题写。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吉鸿昌就义前曾赋五言绝句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慷慨悲壮,威武不屈,正气浩然。 吉鸿昌墓位于河南郑州市西郊烈士陵园。 吉鸿昌(1895-1934年),字世五,又名恒立,扶沟县吕潭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西北区冯玉祥部师长,第二十一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织察绥民众抗日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失败后又在北平、天津一带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在天津被捕,同年11月24日在北平就义。就义前曾于刑场写下五绝一首: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激情豪壮,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就义后葬于故乡吕潭镇鸿昌学校花园内,1974年移葬于此。墓在陵园正中,用水泥砌成长方形,墓前立一石碑,碑首嵌有吉鸿昌烈士瓷像。1984年在距墓冢90米处建立纪念碑和纪念亭。纪念碑上镌刻胡耀邦题“吉鸿昌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碑、亭与墓掩映在松柏丛中,庄严肃穆,前来瞻仰凭吊者络绎不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