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吊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吊罐分类:【传统文化】 回族民间淋浴器具。又称“吊桶”、“淋桶”。流行全国各地。用木或铁制成的罐挂在门后或偏僻的地方,罐上有流水的小孔,平时用木塞塞着,淋浴时松动木塞水就会流出。以对着吊罐的地上,挖一个坑,上铺有木板,留有水眼儿,让污水流下去。净身是有一定程序的,从头、睑、手臂、肩背直至膝足,最后再用水冲洗一遍全身。 由于回族穆斯林净身、礼拜的需要,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也不论贫富,宁夏回族居室中比较隐蔽的地方都有一处可供沐浴的角落,盛水的器具就是汤瓶或吊罐。回族沐浴不论“大净”、“小净”,一律为冲浴,用过的水不得再用,所以不用脸盆等容器。宁夏回族把沐浴形象地称为“抓水”,沐浴时一般是把水接到手中,一把把地擦洗。大净常用吊罐,小净则用汤瓶。汤瓶古称“唐瓶”,相传是在唐朝时从中亚地区传过来的,其形状如壶,两端有把手和出水嘴。吊罐是罐状容器,两侧有两耳用来系绳,吊挂在梁椽上使用,底部有孔,孔内卡有开关,手托开关水即流出,放开手则自动关闭,类似现代淋浴,使用十分方便。沐浴角一般设在门背后的角落里,都有简易下水道通往室外。汤瓶和吊罐有铁制、铜制、铝制、陶制或搪瓷之分,近年已出现塑料材质。 回族小净 (陈长祥 摄) 回族讲究清洁卫生,民居中的厕所多设在院外离居室较远的地方。城市厕所多为公用,农村只有特大的 院落,才将厕所设在院内隐蔽的角落。讲究的厕所挖有便池,上覆棚顶;简易厕所大多是用土坯垒成大半人高的土墙,不挖粪坑,只放几块土坯供人蹲便。厕所角落多堆置一些松散的黄土,用以覆盖粪便、积肥并遮掩臭味。 宁夏回族农村、城镇住宅中常见的布局见以下三图: 宁夏回族农村民居图之一 宁夏回族农村民居图之二 宁夏回族城镇民居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