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一与矛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同一与矛盾分类:【传统文化】 人的生理机制,是人作为自然界与社会的一个族类与生俱来的,它通常以遗传本能出现,也在后天行为中、在与人的心理机制的矛盾运动中得到发展。它是人一切审美活动,包括建筑美审美移情的一个基础,是人的生命运动的物质方式,是 “控制”审美移情的生理根源。 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一座座在形体、采光、通风、防潮、保温及稳固性方面都有利于人生理“健康”的建筑物,如果其形象是具有浓郁的文化意味的、富于象征性的,便往往能激起人们进入审美移情境界。如果它是有害于人的生理“健康”的,在审美上,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因为它首先不符合人的生理性需求,其实用性功能不健全,对建筑物的审美移情具有“灭活”作用,换言之,人们不会感到它是美的; 二则有些建筑物明显地不能充分满足人的生理性需求,然而它的整体形象、文化意蕴与象征性艺术却可以达到较高程度,在审美上,颇能符合人特定的审美心理需求。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建筑中都是比较多见的,前者是其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的“同一”;后者则为“矛盾”。而更常见的,是同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在其生理、心理律方面是既同一又矛盾的。 北京明清四合院平面一般为矩形、四周以外墙体为屏,取封闭式,只在东南一隅设一大门作为进出口,院之中庭为庭院。这种类型的中国古代住宅,在生理上很适合北方居民的居住之需,冬天具有御寒、保暖、拒风的良好功能,而时临夏季,由于通风不是很畅,有时也会给人以“闷”的感觉。其中庭是四合院的一个“采光器”,整座建筑的自然光的采集,都来自中庭,但由于它是一个四周围合的空间序列,有些屋舍的采光必然不会是很充分的。与此相对应,在审美上,这种四合院契合合家团聚(或合族团聚),其乐融融的心理需求,其内部居住空间的布局与分隔,又具有严格的封建家庭伦理准则。这就是说,四合院的生理、心理功能两方面,既令人满意,又令人不满意,处于同一与矛盾之中。(图一) 图一 北京四合院的庭院,首先是一个生理上的“采光器”,同时是一个心理上的审美空间 大屋顶的形制有多种(后详),在技术要求与生理性功能上,中国建筑一般既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就不能不走大屋顶之路。大屋顶出挑深远,可以对台基、立柱与墙体起保护作用,以减少风雨对这些建筑构件的侵蚀,这是符合人之生理律的。大屋顶无论在白日朗照或夜晚月辉之时,都会留下一片美丽的阴影,这很符合东方人追求静谧、含蓄与幽远的文化审美心境。有的屋顶形制飞檐反翘,还表达中国人欢愉的生活情调,在审美移情的心理律方面,自然又是诗意浓郁的。(图二)但是,大屋顶又不是时时、处处讨人喜欢的,它既然出挑如此之深,必影响室内的日照与通风,一定程度上违背建筑之生理律。这又是生理、心理,同一与矛盾的合二为一与二律背反。 同样,中国的皇家宫殿,在心理律上是很能符合封建帝王的文化审美心理需求的,它处处是王权的美好象征,但在其生理律方面,在实用性方面,又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尤其到了夏季,通风不畅、闷热的若干缺点就暴露出来。否则,清朝的封建统治者们就不会跑到河北避暑山庄去避暑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