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同乡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同乡会

分类:【中国民俗】

同乡会是同一地域的人为了该地域人的利益组织起来的群众团体,其范围有大有小,有以省为单位的×省同乡会,有几个省联合起来组织的大同乡会,还有以一地一县为范围的同乡会。这些地域性的组织在地方上形成一种帮派势力,故又称××帮。以湘潭为例,清时有地域性会馆35所,也就是有35个外来地域帮。最有势力的有七帮,以省为范围的有西帮(江西)、徽帮(安徽)、苏帮(江苏)、建帮(福建)、岭南帮(广东),几个省联合组成的有北五省帮(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加上本帮(本地帮)共为七大帮。还有很多小帮,如江西人在湘潭就有三个会馆,也就是三个江西分帮,有江西临清地方的临清帮和吉安地方的吉安帮和临丰帮。湖南人在外地也到处建有同乡会,成为湖南人在各地的地域性帮派势力。

同乡会组织一般都有固定的联络地点,称为会馆。会馆有的直接以地名命名,称为××(地名)会馆,有的供奉一位神明,以寺、庙、宫为名。如江西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名万寿宫,供奉许旌阳;安徽会馆名凤竹庵、海阳庵,供如来佛和观音菩萨,而在头门匾上写的是“天都在望”四个大字,点出了该庙的安徽地方性,表示安徽人身在外地,心向安徽天都山;湖北会馆名禹王宫,供夏禹;北五省会馆为关圣殿,敬奉关羽;福建会馆名天后宫和建福寺,供天后妈祖;衡阳会馆建南岳行宫和长衡宫,供南岳圣帝;郴州因出过一个寿佛菩萨,在湘潭的郴州帮便建了一个寿福殿作会馆,供寿佛菩萨。只有广东帮的岭南会馆,江苏帮的江苏会馆没有以神庙为名,就称“岭南馆”和“金庭会馆”。

以神庙兼会馆的做法,一是为求得一位或几位神明保佑,二是为了冲淡地域色彩,不知者不知其为地域帮派所在地,还可吸引一些善男信女因对神明的敬奉而前去进香礼拜,增加会馆的兴旺景象。

同乡会以团结一个地域的人和力量,维护该地域人的利益为宗旨,处处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清代和民国时期江西人在湘潭开了许多药材行,基本上垄断了湘潭的药材生意,对其他地方的人做药材生意便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使之无法立足。西帮药商所雇员工全是江西人,外地人一律不用,技术绝对保密,也不和其他地方交流,因此具有相当的保守性。若遇本帮派和别的帮派发生冲突,各地域帮派的人往往不分是非曲直,只是站在本地域的立场和外帮争斗,因而酿出许多流血事件。清代湘潭西帮和本帮因嘲笑说话的口音引发的大械斗,双方死亡不下数百人,震动朝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会馆经费由同乡会成员摊派或捐献,富裕的会馆规模很大,有专人和专门的机构管事,可供流动的或有困难的同乡食宿,为回家而无钱者提供路费和方便。有的还建有养老公所和公共墓地,如江西帮建的六一庵就是一所公共养老场所。金庭别业、北五省义地则是江苏帮和北五省帮停棺和殡葬的公地。

有的会馆还办有学校,以方便同乡子女上学。以湘潭为例,会馆办的小学有十多所,其中著名的有金庭学校,为江苏帮建房兴办的,至今犹存。江西会馆兴办的豫章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湘潭市第十六中学,至今仍在。临丰帮办的临丰小学也至今仍存。

徽商旅外工商业集中的市县,皆建有同乡会和会馆。有的与本府属县或邻县联合组建。同乡会的宗旨为“联络乡谊,实行互助互济”,任务是“举办公益和慈善事业,矜孤恤寡,济困扶贫,为桑梓服务,替同乡主持公道,维护其正当利益不受侵犯”。同乡会设理事会、监事会及总务、教育、救济、调查等组。理、监事长,常务、候补理事及组长由会员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至五年。组建资金由商号捐助,均有会馆和房地产。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房地产出租收入作活动经费。财务多由任经理、监事的殷实商号,分福、禄、寿、财、喜五组轮流分年执管。会馆为同乡聚会议事和执事人、管理人员工作场所。有的还建房舍,供给同乡、商旅、赶考士子宿食和失业、困顿乡人栖身。经济实力雄厚的同乡会,还建有同乡弟子书院、学校及庵堂、厝庙、墓园。

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的北京歙县会馆,又名崇义馆,地处正阳门之西,至清道光年间,扩建义阡、义庄135亩。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前兰溪已建新安会馆。乾隆年间杭州建有徽州公所和徽商码头―――钱塘滨的徽州塘。在常熟县,徽商于乾隆年间建存仁堂,嘉庆初改为梅园公所。在长州县黄埭镇,徽商于乾隆年间建旅亨堂。在吴江县盛泽镇,徽商张佩兰于康熙三十八年(1773年)建新安义学,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扩建为徽宁会馆。在嘉定县南翔镇,徽商建漏泽园会馆。在乌程县(今吴兴)南浔镇,徽商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新安会馆。秀水县(今嘉兴)濮院镇有徽州会馆。归安县(今湖州)菱湖镇有新安会馆,双林镇有新安义园,往清县新市镇有新安会馆,唐栖镇有新安义所。长兴县四安镇有新安公所。清代,南京的徽商会馆最多,栏杆桥建有徽州会馆;马府街建有歙县会馆,又称新安会馆,钞库街建有新歙会馆。汉口大夹街有徽州会馆,后改名新安六邑同乡会。民国十二年(1923年)歙县商人成立旅沪同乡会。

徽州木商在木材集散地,共同购买场地,存放木材,并建立木商独有的会馆、公所,形成同业商帮。南京上新河徽州会馆为木商独建,是木商议事的场所。乾隆年间,在苏州的木商94家、木牙五人。嘉庆、道光年间,徽州木商在苏州齐门西江边建大兴会馆,属木商的同业公会场所。同治年间,徽州众木商在长洲建成木业公所。杭州候潮门外的徽国文公祠,为婺源木商江扬言在乾隆时所建,后为徽商木业公所。

清至民国期间,绩溪县人旅外同乡会可考的有20个,分别设在上海、北京、淳安、秦州、汉口、杭州、南京、安庆、台湾等地,以上海徽宁同乡会馆最有代表性。该会馆名上海徽宁同乡馆,又名徽宁思恭堂,在上海大东门外十六铺,清乾隆十九年(1744年),徽州府、宁国府旅沪同乡集资创建,多由徽州茶商出资,绩溪人占十分之三。有房舍、码头和沪南墓地,为两府旅沪同乡寄厝、盘运或掩埋棺柩。葬后若拾回骸骨,也获资助,并办理赊棺、衾,施医药等善举,设董事会,推定六人为常务董事,每年两人值主持事务。会馆章程共12章27条。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会馆厅堂及房、楼数百间,并新建水埠,供启运棺柩、货物。馆建规模冠沪上诸帮会馆,民国时期屡有增建、改建和绿化。会馆服务项目周全。民国九年(1920年)绩邑王照华置江湾乡义冢地,1924年在闵行沈家潭(黄浦江北)增建闵行分堂及墓地数十亩,又在会馆近处的日晖桥建水埠。1925年婺邑汪绍文置沈港墓地。1925年后会馆董事会23人,常务董事六人(均为义务职),会计员一人,办事员四人,堂夫二人,分堂员役若干。会馆还从事租田亩和市房。1947年董事会改选,胡适任监事,胡焕之、邵萍友、胡元堂、邵亦群任理事。

蚌埠开埠后,江苏、河南、河北等省外籍人多来蚌从事商业和服务业。各省籍人员为维护和扩大他们在蚌的势力,多自发组织同乡会,其中可考的有六个。江苏旅蚌同乡会初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会馆在东郊施家洼,后迁二马路(今凤阳路)中段富润里,由江苏籍大户商人和医药界名流发起组成。军阀张文生、马联甲和医生俞昆涛、钱庄老板张近愚等人先后担任过会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会员张近愚以经济汉奸罪被捕入狱,该会名存实亡。邗江公所是江苏籍在蚌的下层民众组织,多在浴池业、理发行、旅馆业为生。民国十年(1921年),由苏北人何自初、李小亭等人出面,创办该公所,所址设在中平街和中斜街交叉口东北处。头面人物还有刘文芳、石方明、王荣发、方振喜、赵瀛洲等人。公所办有小学和自修堂(临时病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