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名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名号分类:【传统文化】 ①指某人的名称、称谓。《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②指尊号。《韩非子?诡使》:“夫立名号,所以为尊也。”《后汉书?公孙述传》:“宜改名号,以镇百姓。”③指美名,与名声、名誉意思相近。《韩诗外传》:“名号传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汉书?史丹传》:“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 人生命名方式之一。古人除名与字外,还有号。号又分人号、自号、绰号。人号是别人加给自己的封号,其中有爵号、谥号。爵号即称其封爵。如诸葛亮封武乡侯,称诸葛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称司马温公。谥号是人死后,别人根据他的品行操守而加封的,分公私两种。公谥是国家加封的,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谥号原寓褒贬之为,褒义的如郑武公的“武”,贬义的如隋炀帝的“炀”。宋代以后,谥号则只有褒义无贬义。唐代以后,皇帝还有尊号,是生前奉上的。同一个皇帝,尊号或谥号可以上好几次。由于谥号过长,不便称呼,唐宋以后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明清时,才改用年号称帝,如乾隆帝、康熙帝等。私谥多是友人追加的,如陶渊明高逸有节,友人谥其“靖节”之号。自号是自己加给自己的封号。别字、别名、别号、室名大多属于此类。自号多为文人所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士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杜甫因居杜陵,自号杜陵布衣。陶潜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嗜酒,自号醉翁。绰号也叫外号、混号、诨号、混名、诨名。绰号包含着社会或个人对所号者的品评、褒贬、爱憎,有的也含有亲昵与开玩笑之意。《旧唐书?李义府传》说唐代宰相李义府阴险狡诈,被人称作“笑中刀”,又称“人猫”。《水浒》中李逵的绰号是“黑旋风”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