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向秀和郭象的哲学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向秀和郭象的哲学思想分类:【地域文化】 向秀字子期,河南怀(今武陟县)人,约生于魏太和元年(227年),卒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年)。他少有拔俗之韵,为同郡名士山涛所激赏。又和寓住在山阳(今修武县西北)的嵇康为莫逆之交,一同锻铁于洛阳,“相对欣然,帝若无人”。又和吕安一同在山阳灌园种菜。他好读书,欲注《庄子》,嵇康和吕安都不赞成地说:“此书讵复须注?徒弃人作乐事耳。” ② 注成后,嵇康读了乃惊曰:“庄周不死矣”!景元三年(262年)嵇康被司马昭杀害。乃应郡举入洛,司马昭问他:“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能自屈在此”。他说:“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意,本非所慕也。”一坐大悦,司马昭更是高兴,从此官运亨通,仕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所注的《庄子》称《庄子隐解》,但他还剩有《秋水》、《至乐》两篇没有完成就死去,郭象补注了这两篇,又对全书“广而述之”,作了补充和审定。今天流传的《庄子》注文中,哪些是向秀说法,哪些是郭象的观点,有人作过核对工作,但很难绝然划清。他们都是中原地区在魏晋玄学家中影响极大的思想家,两人的哲学思想也基本相同。郭象的《庄子》注不能说是恶劣的盗窃,但注文中有着向秀的心血却是客观的事实。 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生于魏嘉平四年(252年),卒于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少有才理,好《老》、《庄》,善文论,能清言。当时人说:‘听郭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晋书?郭象传》)郭象注《庄子》,主要是以庄释庄,非常缜密,有些地方也超出了庄子的原义,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哲学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是魏晋玄学创造性的总结。 (一)“以有为宗”。有和无这对概念,是魏晋玄学经常讨论的中心问题,分成为“贵无”和“崇有”两个学派。郭象提出“以有为宗”,作为他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否定王弼“以无为本”的学说。他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在它背后没有、同时也不需要有一个“无”的世界来作为它的本质或根据。在现实世界中,万象纷纭,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日新,未尝守故”(《庄子?秋水》注)。“天地万物,无时不移”(《庄子?大宗师》注)。这些都是世界万有的现象,也是世界万有的本质,不必再找出“无”这个抽象的概念来。他将现象和本质统一在具体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之中,比王弼前进了一步。 (二)万物自生的学说。世界万物的起源,是古代哲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有神论者都说世界是真宰、造物者这一类人格的神所创造,王弼说“有生于无”他把无代替了神。郭象提出“无不能生有”,他否认精神的东西(神或虚无)创造物质的东西,否认造物主或真宰的存在。但是万物是怎样产生的呢? 他说:“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在宥篇》注)“造物者无主,而物自造”(《齐物论》注)。他用自生说彻底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这里就包含了无神论的因素和唯物论的倾向。 郭象进一步地强调说:“物各自生…,此天道也。”(《齐物论》注)他在“自生”的前面加上一个“各”字,形成他“独化”的理论。“独化”是什么呢?“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大宗师》注)就是万物不仅自生自造,而且不需要外部什么条件,不必遵循什么规律,事物彼此之间也不存在什么联系,各自绝对孤立地“死生出入,皆?然自尔”(《庚桑丑》注),这样一来,世界成为各个孤立的现象偶然堆积的大拼盘。失去统一性和相互连系的世界中,任何一个简单的事物,也会成为不可理解的东西。郭象本来包含一些合理因素的自生说,在发展成为“独化”的理论后,就堕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泥坑。 (三)名教和自然的合二为一。魏晋玄学的思想基础是信奉老庄,崇尚自然,站在汉儒经学相反的立场。但对礼法名教的态度,玄学内部有分歧。一派认为礼法名教违反人的本性,与自然相对立,对名教极力攻击和破坏,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玄学就持这种态度,尤以嵇康最为激烈,可以称他是玄学中的左派,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郭象则采取调和折衷的办法,把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他认为名教是维系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自然也不废绝人事,只有不放弃名教,才能够更充分地体现自然。这一观点在王弼的学说中已经阐述过,王弼说:“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圣人)不复应物,失之多矣。”(《三国志?钟会传》)尽管在许多玄学理论上郭象否定了王弼的观点,在这一问题上两人前后却是一致的。郭象说:“夫圣人虽然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绋(撄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粹其神,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逍遥游》注)。“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他认为当时的达官贵族,虽然过着奢侈的世俗生活,身居要职,但只要精神上清高绝俗,就如在山林之中一样,名教和自然并不对立。这样一来,既可以当大官,又可以作名士,享清高之雅名而不废享乐之实。这种学说成为当时世家大族奉行的生活哲学。 从王弼到郭象的玄学,是中原世家大族政治经济势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何晏、王弼的“贵无”学说,主张不去干涉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利益,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发展下去。而郭象的“崇有”学说,主张有所作为,来维护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并进一步地巩固自己的统治秩序。他们都是在为现实政治作辩护。南北朝以后,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风靡一时的玄学,也就后继无人,从历史上消失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