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敬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吴敬梓

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小说家。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23岁考取秀才,但未能中举。出身仕宦之家,后家业衰落,于33岁时移居南京。安徽巡抚曾荐其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常与当地文人聚会,饮酒赋诗。晚年生活益贫困,靠卖文及友朋接济度日。客死于扬州。其诗、词、赋皆善,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以淋漓酣畅之笔墨,刻画当时士大夫之丑恶面目,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杰作。另有《文木山房集》。参见“儒林外史”。

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号文木山人、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全椒(今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兄弟五人,有四人举进士或探花,祖父辈也多显达之人。父吴霖起,为康熙年间拔贡,做过几年江苏赣榆县教谕,家道由此衰落。敬梓早年丧母,14岁随父到赣榆任上。其父为人方正,不慕荣利,对他有一定影响。敬梓少聪颖,才学过人,20岁中秀才,后屡试不第。23岁父丧,因不善营生,又好善乐施,挥霍无度,不久家产尽空,“乡里传为弟子戒”。33岁移居江宁,靠卖文和亲友接济度日,有时竟数日断炊;冬日亦无资取暖,与友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牒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此,谓之“暖足”。36岁时,安徽巡抚赵国麟荐他应博学鸿儒词考试,敬梓此时已绝意仕途,故称病未赴,开始撰写《儒林外史》,历时十年乃成。1754年10月28日客死扬州,归葬南京。

《儒林外史》为其代表作,全书五十五回,三十余万字,三百多人物,其中主要人物五六十,以士林为描写对象,旁及官师山人,市井细民,旨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末世下的人情世态。为避祸文字狱,特将小说背景写作明代,书中人物故事实取材于当世,致使《儒林外史》有诸多筚路蓝缕之功。鲁迅评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儒林外史》为以后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晚清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一派谴责小说与此有紧密的渊源关系。《儒林外史》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敬梓从儒林中来,看得格外分明,人物的世相声态,皆现于纸上,无所遁其形,“读之者,无不可取以自镜”(《闲斋老人序》),身世应酬,“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在结构上,“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这种独特的形式,便于安排主干以外的各类人物故事,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内容,嗣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文明小史》等谴责小说,均在结构上心摹力追《儒林外史》,但都望尘莫及。《儒林外史》虽在思想艺术上存在不足,甚或败笔,但瑕不掩瑜,未曾影响它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吴敬梓还著有《诗说》七卷,已佚;《文房山木全集》12卷,余存七卷。1949年发现的《金陵景物图诗》,当为晚年所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