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方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方言分类:【传统文化】 汉语方言之一,俗称吴语。分布于上海、江苏东南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区。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语音方面,它保留了古代全浊声母系统,清浊声母差别较大;没有翘舌音,只有Z、C、S;多数地区用-ng或-n鼻音结尾;有短促的入声,声调多达七、八个;在词汇、语法方面:单音节词比较多,其中包含大量的古代词语;名词前缀“阿”的使用范围较广,动词重叠常用“AAB”式,“头”字常用作词尾;在带有双宾语句的动宾语式中,表示“给予”意义时,指人的宾语常用在指物的宾语后,如“拨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亦称“吴语”。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江苏省东南部、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大部地区。语音特点有: 古全浊声母有比较完整的保留; 舌尖音多数地区有,但无舌后音;单元音丰富,复元音较少;古鼻音韵尾多数地区保留[-?],少数地区保留[-n];古塞音韵尾合并为[-];声调一般为八个(平上去入各分阴阳)或七个(平去入各分阴阳,上声为一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