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王夫差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王夫差剑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前495―前473年在位)时制造的青铜剑,在两处发现其出土实物。其一出土于湖北襄阳蔡坡12号墓中,剑首残缺,剑柄为圆筒形,已断为三截,茎上无箍,剑锋锷已腐蚀,残长37厘米(身长29厘米、柄长8厘米)、宽3.5厘米左右,估计原长约40厘米,配有漆木鞘。剑身铸有篆书阴文二行十字:“攻 (?)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出土时剑在鞘内。其二出土于河南辉县东南的战国墓区,剑身宽5厘米、全长59.1厘米,满布花纹,柄上有两道箍,隔手上有兽面花纹,镶嵌松绿石,锋锷仍甚锋利。剑身有阴刻篆字铭文十字:“攻吾王夫差自作其元用”。两剑刻字的内容相似,同为春秋末战国初所制青铜剑的代表性制品,反映了2400多年前中国造剑技术已经达到的水平。 春秋晚期青铜兵器。1965年平度县出土。剑短茎有格,中起脊,双面刃,近格处有铭文2行10字:“攻吴王夫差自乍其夫用”。通长57.8厘米,重0.95公斤。攻吴,即吴国,又称句吴,姬姓,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据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一带,春秋后期国力始强。吴王夫差曾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公元前482年,北会诸侯于黄池,与晋国争霸,越乘虚攻入吴都。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夫差自刭而死。夫差曾二度兴师北伐齐国,辗转于齐鲁之地。此剑在平度出土,可能与此有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