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武王灭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周武王灭商分类:【传统文化】 周武王,即姬发,文王之次子。继位后,继承文王遗志,积极筹划灭商。他以太公望为太师,周公旦为辅佑,以召公、毕公等人佐助王师。先是会盟诸侯,观兵孟津(今河南孟县附近),但武王认为伐商条件尚未成熟,没有断续东进。这次行动成为伐商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商纣王丝毫没有引起警惕,反而更加沉湎于酒色,宠嬖妲己,政治腐败,肆意残害百姓,打击宗室重臣,导致众叛亲离。武王认为时机已到,前1027年(武王伐商年代另有前1075年;前1066年;前1122年;前1166年;前1111年等说)亲自统帅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微、卢、澎、濮等方国部落,渡过黄河,经过孟津,向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进军,与商军会战于牧野,商军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士兵阵前起义。商纣王大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另外,武王还征服一些商朝属国,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西周王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称为“宗周”。武王灭商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周王朝统治的措施。首先提出营建新都洛邑作为统治东方据点的主张。其次“振鹿台之钱,散巨桥之粟”,散发纣王搜刮的钱财和粮食争取民心,缓和阶级矛盾。再次,“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并封纣子武庚为王,统治原殷都附近的地区。缓和与殷人的矛盾,并达到以殷治殷的目的。另派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监视殷人行动。同时,武王还继续推行文王时始创的分封制,以加强对征服地区的统治。武王伐纣,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义战争,他联合各族力量,一举推翻商纣王的腐朽残暴统治,新建的周王朝实行缓和矛盾的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