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赧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周赧王分类:【文化精萃】 周朝的末代国王。姓姬,名延。周慎靓王之子。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前后在位59年,是周有纪年国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位时期,战国已进入大规模争霸与兼并战争时期。这时的周王连名义上的天子地位都已丧失,寄居于弹丸之地,被排斥在政治舞台之外,从未参与过任何大国之间的征伐会盟。相反,曾因逃债避居宫内的台上(周人名为逃责(债)台),至今流传有“债台高筑”的成语。周地战略地位重要,又处于秦东进的路线上,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被秦所灭。该年周赧王死。 姬姓,名延,延一作“诞”。周末代君主。慎靓王之子,慎靓王死后继位。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共五十九年。时东西周已分治。周天子旧居东周,赧王乃徙居西周。“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其总邑落只有三十六个,人口仅三万余,国势已相当微弱。赧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81,楚国想联合齐、韩共伐秦,打算顺便将周消灭。扫除这个绊脚石。赧王立即派东周武公告诉楚令尹昭子,说周地太小,如果兼并了他,对楚不但毫无补益,相反得了弑君恶名,将会成为天下诸侯众矢之的。楚国只好作罢。到了周赧王五十九年,秦国已攻占了东方六国很多地方,声势大振,并派将军?伐韩,取阳城 (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 (登封西南); 伐赵,取二十余县,直接威胁到西周。赧王相当害怕,便背叛秦国(原来袒护秦国),答应楚国的要求,以天子名义号召天下诸侯共同抗秦; 并约六国部队到伊阙 (今洛阳市南)会合。赧王命西周公为大将,组织了一支五六千人的队伍。因为缺乏武器、军饷,赧王便向境内富户筹借,答应战胜秦军后还本付息。不料兵至伊阙,除楚、燕两国派兵前往外,其余四国都爽约不来会合。联军兵少,根本不是秦军对手,西周公颓然而归。这时,富户们纷纷前来讨债,赧王只好爬上章台 (周景王建) 躲避,人们便把此台叫做“逃债台” (在今洛阳市内)。秦昭襄王知道后大怒,立即命令将军?攻周,赧王恐惧,急忙带着家眷、宗室到秦国投降,并将邑土、户口、典籍和九鼎宝器全部献给秦王。秦将赧王送回周,降为庶人; 不久即死; 又迁西周公于狐。 只剩下一个东周君,到公元前249年,也被秦庄襄王派丞相吕不韦讨灭。周王朝宣告灭亡 因为姬延长期寄人篱下,又借债不还,足以汗颜,所以谥号为赧王。葬?水北岸(今陕西陇县),一说葬岳阳 (今湖南岳阳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