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尚顶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和尚顶灯分类:【传统文化】 是豫西地区一种古老的民间社火形式。由于参加表演人员过百,故也称“百佛顶灯”。通常有110名“和尚”,身披红黄锦缎架裟,头顶碗灯,手摇芭蕉扇,迈着梅花方步,随着时紧时慢的鼓点,变换着各种队形。时而举步千金,时快步如梭,一会儿组成庞大方阵,一会变成佛光宝塔,一会又变成象征佛法无边的“?”字,头顶灯碗上的红蜡烛忽明忽暗,随风摇曳,那虔诚、滑稽的神态,令人叫绝。最后,百名和尚组成大“佛”字,在“阿弥陀佛”声中结束表演。据介绍,和尚顶灯,源于东汉。“汉明帝感于佛法,敕令每年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表佛法大明”(见《僧史略》)。在古陕州,每年正月十五,都搞燃灯会,以现“佛之光明,福泽众生”。相传,东汉时期,有位高僧奉命赴京都(洛阳)讲经,途经陕州。时值正月,各庙僧众百余人手持灯笼,隆重送别,引来不少人围观。佛教规矩见俗人便双手合什,口称“阿弥陀佛”。可众僧手提灯笼,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便止步不前。为难之时,一机灵和尚从灯笼中取出灯碗,放在头上,双手合什,高僧便口颂“善哉!善哉!”众僧效之。后来每逢正月十五陕州众僧便头顶灯碗,在城内讲座,光大佛门。久之,“和尚顶灯”便在陕州流传下来,形成民间社火。1991年12月在广州参加“中华百绝博览会”,轰动海内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