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咚咚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咚咚喹分类:【传统文化】 土家族民间吹奏乐器。一称“呆呆哩”。流行于湖南省湘西的龙山、保靖和永顺等土家族地区。历史悠久。咚咚喹类似笛子,用长约4寸,粗如笔杆的竹管制成。竖吹。上端留节,节下有发音簧片。管身有三个音孔,音色活泼优美,为土家族姑娘所喜爱。有“咚咚喹’、“那帕刻”、“乃哟乃”、“慢巴列咚”、“巴列咚”等曲牌。表演有独奏、齐奏或合奏等多种形式。 土家父子在吹咚咚奎(奉大春摄) 是土家族民间一种古老的管乐,主要流行于龙山、永顺、保靖一带。用小山竹尾制成,长约4寸,斜削口面,筒上钻3个或4个小眼孔,在斜口面上插上一片竹叶,或用刀削竹头成簧片发音,衔在嘴里,双手三指或四指按眼,能吹出各种曲调,深为土家妇女、儿童所喜爱,可独奏,也可合奏。每到冬季或过年期间,村寨前后,山上山下,随时随地都可听到那悠扬多情的“咚咚喹”的乐声,曲牌丰富,一般有固定标题,如《咚咚喹》、《巴列冬》、《呆都里》、《乃哟乃》、《尖布里》、《拉帕克》、《壳乃》等,有词有曲,其内容大都以土家儿歌为主,轻快活泼,别具一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艺人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创新,编出了一些高水平的曲调,如新编《枣古得》(汉译《清晨》),表现了清晨百鸟争鸣、流水淙淙、山欢水笑的土家山寨的美丽场景,曾由被誉为“友谊的使者”的土家民间乐手田隆信,在波兰卡托维兹文化中心音乐大厅举办的国际乐器联欢晚会上,作为领奏乐器与苏联乐手吹的鹰笛,埃及乐手吹的芦苇笛合奏,拉开了联欢晚会的帷幕,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民族乐队领进美妙的乐曲声中。现在“咚咚喹”已作为土家族优美的乐声飞出了中国,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的传播,赢得了众多中外观众和听众的赞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