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品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品服

分类:【传统文化】

品服又称“品色衣”,即官吏按品级高低规定所穿的服色。“品色衣”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的北周,不过当时只限于宫廷侍卫之官穿着。《隋书?礼仪志》载:“大象二年(580年)下诏,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缋、绣为缘,名曰“品色衣”。到了隋唐时期,“品服”制度逐步形成且演变为官吏常服。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隋炀帝曾于大业六年诏令:“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等皆戎衣,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以上通着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这就初具了品服的特点。

唐朝常服,一般头戴折上巾(幞头),身穿圆领袍,脚着乌皮六合靴。品官服色曾有多次规定,但变化都不太大。《旧唐书?舆服志》载:“(高宗)上元元年八月又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媛石带’。”上述记载,明确了唐代品服颜色,其间虽有些变更,但基本上以紫、绯、绿、青四色定官品高低,并形成制度。

隋唐以后,各朝仍沿用唐朝的品服制。如宋代把公服和常服合为一种,仍以服色区别官职大小,三品以上用紫色,五品以上用朱色,七品以上用绿色,九品以上青色。服装式样是曲领(或圆领)大袖,下裾加横役,头戴幞头,腰束革带,脚穿靴或革履。

明朝则以公服为品服,明洪武二十六年定制:衣用盘领右衽袍,头戴幞头,腰围革带,脚着皂靴。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与八品以下同。

古代官吏所穿的公服,按品级高低各有规定。据《旧唐书?舆服志》载:贞观四年(630)定:三品以上服紫色,四、五品服绯色,六、七品服绿色,八、九品服青色。后因“深青乱紫”,乃改八、九品服碧色。上元元年(674年)又规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媛石带;庶人并铜铁带。袍,衫加役、袖、移、椅,而为士人上服,圆领、大袖袍衫加绣不同图案,始为公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图形各有不同,以别品级高低。以后宋、元、明、清各代对品服形制及配套的冠、带、绶、笏,都有具体规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