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品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品茶分类:【中国民俗】 武夷岩茶兴起后,强调保持茶叶的原有形、色、香、味,而开始用壶杯品茶。茶的品饮艺术,至明清时期又演化为十分讲究的功夫茶品饮法。泡饮功夫茶,茶叶多用武夷岩茶,水以泉水为上,茶具多以宜兴紫砂小壶,配数个瓷小盏。泡饮过程为:(1)净具,洗盏;(2)沸水,烫壶,热盏;(3)置茶(一般置小壶容量十之六七);(4)冲泡茶叶;(5)淋壶(用沸水浇淋以保持茶汤温度),刷盏(用热水洁盏保温);(6)注汤。功夫茶讲究高冲低斟,斟茶时空盏盏口相接,茶汤来回斟注,周而复始,余汤一空,分杯斟入,点滴不遗。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隋园食谱》中曾述及武夷山品茶之韵味:“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梅,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猝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苦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燥平?,怡情悦性。”这大体道出了品茶的真谛。这种品茶习俗,在闽北各地至今依然流行,但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的茶艺。以武夷茶艺为例,其品饮过程大致为:先用净水洗涤茶具,再用风炉和木炭炖水。水开后先烫壶盏,后将茶置于壶中。茶叶以壶容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为宜。随后冲入开水,将小茶杯旋转烫热,再将壶中茶汤均匀巡回倒入小杯之中,使之浓淡均匀,品茶者用中指托杯底,拇指食指接杯边,先端到鼻前闻其香,稍离开后再闻,以欣赏茶香之奥秘,后徐试其味。品茶时不能一饮而尽,而是要细细品味,吸其精华。 武夷岩茶首重岩韵,味以甘、活、清、香为上,十分讲究“岩骨、喉韵、嘴底、杯底香”等体感享受。传统武夷茶艺,现代有人将之归纳为28道程序:迎宾上座,焚香静气,丝竹和鸣,平心静气,叶嘉(茶名)酬宾,岩泉初沸,盂臣(茶壶)沐霖,乌龙(茶名)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茶杯)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的乳(茶名),细吸甘露,三斟石乳(茶名),领悟岩韵,自斟慢饮,敬献茶点,欣赏茶点,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