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塔雄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塔雄姿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想必亦多木塔之制,然木材易蚀,实物已不可寻。现存之唐代佛塔,是为砖塔,如唐代著名的玄奘塔、香积寺塔、大雁塔、小雁塔、千寻塔等,都是砖塔,个别以石为材,如建于唐乾符四年(877)的明惠大师塔,为一单层方形石塔。 唐代之塔有些什么文化特色呢? 其一,材料的改进。如前所述,唐以前之佛塔以木塔为多见。这是中国古代钟情于木材的文化趣味的反映。然而以木为材的缺点,是易被火焚、亦易遭腐蚀,故发展到唐代,由于砖之技术的进步,产量的增加,及砖结构技术的进化,砖塔就渐渐多起来了。但是,诸多砖塔在造型上依然是对木塔的仿造,虽以砖为材,却要做得好像木塔一般,这在材料意识上,是古人崇尚木材之“情结”的反映。当然,唐代砖塔也并非纯粹都以砖筑成。这种砖塔各层外壁逐层收分,虽不设平坐,却隐隐筑起柱枋、斗?之制,覆以腰檐。在结构方面,有“实心”、“空心”两类。“空心”砖塔多将塔壁砌成上下贯通之空筒状,向上逐渐收进,最上部结顶。其内部往往有数层木板构筑,这木材的使用为的是加强塔体的拉力,也是对木材的留恋。 其二,唐代佛塔的平面,除极个别的塔例外,全部都是正方形。无论是楼阁式塔、还是密檐式塔,都有大量砖塔的平面呈正方形。如唐总章二年(669)建造的西安兴教寺玄奘塔的平面为正方形,唐开耀元年(681)建造的西安香积寺塔建于八世纪初期的有名的大雁塔以及稍后的小雁塔等的平面,都作正方形。这正方形的建筑母题,我们在前面的论述中经常遇到。这里的“正方形”,在佛教文化意义上,是象征佛教教义的“四圣谛”,其佛性意蕴自是葱郁的。在世俗文化意义上,正方形的砖塔平面造型,具有四平八稳、规整、严谨、大方、雄放的象征意蕴。 其三,唐代佛塔,除了多数为一般性的佛塔之外,还有不少是墓塔。它们绝大多数是唐代僧尼的墓塔,有石造也有砖造者,其平面多作正方形,只有少数为六角形、八角形或是圆形的 (可参阅本书第三编关于唐塔的具体实例介绍)。这类墓塔的体积都比较小,一般高度限制在3至4米之内。这种墓塔的出现,在文化观念上值得注意,因为一般佛塔,均以崇佛为主题,这墓塔的文化主题自然也是崇佛的,然而,一般佛塔的歌颂对象是佛陀,即释迦牟尼,这类墓塔虽与佛陀及其教义相关,而直接崇拜与赞美的,却是某个具体的僧尼,这僧一般为当时之名僧,却不是佛陀本身。由此可见,在唐代,佛塔的文化主题,有时已由对佛陀的直接歌赞“降级”或曰“开放”为对一般名僧的顶礼了。这是佛教教义的化解,也可以看作佛塔文化母题的发展,包含有佛塔走向世俗化的趋向。人们觉得奇怪,佛塔本是佛陀的专有之物,怎么忽然在唐代变得与佛徒一起共享了呢?这是佛教的中国化,也是佛教走向消亡的一个征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