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太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太宗

分类:【文化精萃】

唐代皇帝,军事家,政治家。名李世民。唐高祖次子。自幼聪明、勇敢,有谋略。青年时期即结纳豪杰。18岁在其父抚慰大使李渊部下任统帅。两年后,力主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李渊建立唐政权,封其为秦王。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消灭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兄,皇太子)、李元吉(弟,晋王),遂得皇太子位,同年即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李世民在位前期知人善任,广开言路。重用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政治家。常以隋亡为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名言为:“舟所以比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张省役力,不误农时;轻徭薄税,不竭泽而渔。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经济得以恢复。开放关禁,废除潼关以东沿河诸关,关东关西物产得以交流。贞观四年(630)击败东突厥,北方各族首领皆归服,并尊奉其为天可汗。设燕然都护府管理北方民族事务;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北和中亚民族事务。西北边境基本得以安定。推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衡阳公主、弘化公主也分别外嫁。每次公主外嫁都伴随大批官员、生产技术和文化典籍。同时开创驿路,逻些(今拉萨)至长安开驿站;北方开设“参天可汗道”,沿途设置驿站六十八所。这些不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且加强了与邻邦的友谊。故当政前期,旧史书有“贞观之治”之称。当政后期,不恤民苦,连年用兵,如贞观十九年(645),亲自出征高丽,未胜。太宗晚年图安逸,贪享乐,锦绣珠玉,犬马鹰隼,无所不求。高傲专断,对元老重臣,猜忌疑心,同时,热衷于求仙炼丹,崇信和尚方士。贞观二十三年(649)死于金石之药。传见《旧唐书?本纪》、《新唐书?本纪》。

被传统史家誉为 “帝王楷模” 的开明君主,即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李家祖籍在陇西城纪,即今甘肃秦安,其七世祖李嵩曾在西晋末年自立为王,国号西凉。北魏统一北方后,李家一直是北朝贵族,地位显赫。李渊娶北周武帝的甥女为妻,这就是唐太宗的生母。唐太宗具有混合血统,父系是汉族,母系却是鲜卑族。据 《新唐书》记载,唐太宗四岁时,有一个相面书生来拜见李渊,说: “足下有贵人相,必有贵子。”见到唐太宗后,书生说: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近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也就是说,他的小儿子有帝王之相。书生告辞后,李渊突然感到万分恐惧,因为他当时虽与隋朝皇室有亲戚关系,但毕竟是臣子,万一书生将他的预言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立刻派人去追杀这位书生,却不知道书生的去向。李渊以为神,就将 “世民” 二字拿来做了小儿子的名字。李世民十八岁时,天下大乱,李渊当时正出任隋朝的太原留守,手握重兵,经过反复权衡,李渊终于下决心起兵反隋。李渊以太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为其左右臂,终于打下了大唐王朝的江山,但也埋下了后来皇子之间互相仇杀的伏笔。公元626年六月丁巳日凌晨,秦王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兵于玄武门(宫城北门),亲手射死太子李建成,并将 “太子党” 一网打尽,史称 “玄武门之变”。不久,李世民又逼李渊退位,这就是唐太宗夺取皇位的真相。后代的正统史家为了维护 “帝王楷模” 的形象,采用 “为尊者讳” 的曲笔,来论证唐太宗采取非常手段夺取皇位是出于不得已。其实,打江山或夺江山本来就是不择手段的,关键在是否能把江山治理好,所谓“逆取顺守”。唐太宗就是中国历史上“逆取顺守” 的范例。唐太宗知人善任、选贤举能、轻徭薄赋、省罚宽刑等,这都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德政。他的虚怀纳谏,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宰相魏征原是 “太子党”,曾劝李建成杀唐太宗,但唐太宗不念旧恶,加以重用。魏征经常犯颜直谏,甚至当着众臣之面,和唐太宗顶撞,唐太宗虽在盛怒之时说过 “总有一天杀死这个乡下佬” 的气话,但他并未为此开过杀戒。这在古代帝王并非易事。唐太宗朝,君臣无猜,和睦融洽,臣下绝没有“伴君如伴虎” 的危惧。跟随唐太宗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和出谋划策的文人学士也都能善始善终。他甚至命宫廷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上绘出二十四功臣的画像,来表达他的敬重之情。在他统治年间,社会稳定,吏治清明,百废俱兴,为盛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即李世民,高祖次子,母太穆皇后窦氏,与建成、玄霸、元吉皆同母所生。公元617年,随父起兵,征战四方,成统一之业。李渊称帝后,位尚书令,封秦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太子建成,其弟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其为太子,旋即被迫退位。李世民继帝位,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年间,改革官僚机构,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发展了科举制,修订了 《唐律》,修《氏族志》,打击了旧门阀。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纥等部首领尊为天河汗。削平高昌,打通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他重用的大臣,如房玄龄,魏征、温彦博、王?,皆一时俊杰。唐太宗注意纳谏,魏征、王?、刘洎、马周等人,敢于直言极谏。因此出现了为史家称誉的 “贞观之治”。晚年渐改旧风,连年对外用兵,营造宫室,赋役日重,纳谏也大不如前 贞观二十三年 (649) 五月卒,年五十三,谥曰文,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文德皇后长孙氏、贤妃徐氏陪葬昭陵。子十四,女二十二。

唐太宗李世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