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太宗平定高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太宗平定高昌分类:【地域文化】 高昌 * (今新疆吐鲁番)是由内地进入西域的门户,也是与内地交往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西域绿洲政权之一。唐朝初年有许多西域城国都随高昌一起,到唐朝都城长安朝贡,尤其高昌与唐朝来往最多,而且“西域诸国所有动静辄奏以闻”,对唐朝特别忠顺。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冬天,高昌王?文泰亲自到长安朝贡,唐太宗向高昌王颁赐了大量物品,满足了?文泰的妻子“请预宗亲”的要求,赐姓李,封安乐公主。 632年(贞观六年),焉耆请求唐朝主持重开大碛路,以方便商旅往来,唐太宗同意了焉耆的要求。重开大碛路损害了高昌的利益,于是高昌投靠西突厥,与唐朝反目。高昌王联合与唐朝为敌的乙毗咄陆可汗 * ,攻破焉耆五城,而且扣留从漠北逃到高昌的汉人,拒绝将这些人交还给唐朝。这时由唐朝册立的西突厥?利失可汗 * 日渐衰微,而乙毗咄陆可汗则征服处月、处密等部,与高昌一起劫掠行旅,阻塞商路,严重地威胁着当时唐朝西部边疆的安全。 640年初(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唐太宗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讨击高昌。唐军兵临碛口,高昌?文泰惶恐无计,发病而死,其子?智盛继位。唐军过柳谷,下田地城,进逼高昌国都。在唐朝军队的猛烈进攻下,?智盛出城投降。侯君集分兵略地,下三郡、五县、二十二城。平定高昌之后,唐太宗以高昌置西州,实行与内地相同的各项制度,取得了在西域的立足点。(吴玉贵)悦般 北朝时期西域重要游牧政权之一。其先出自匈奴北单于的部落。匈奴主力遭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西走康居。悦般先世则留居龟兹之北,地方数千里,拥众20余万,语言风俗与高车同。公元5世纪初期,柔然社仑可汗执政,军势炽盛,西侵西域。龟兹西北之乌孙被迫西迁葱岭(今帕米尔)山中;悦般乘机填补政治空白,移居乌孙故地,成为天山北侧大国。其领土东起裕勒都斯河谷,西至纳伦河谷,纳伦河以北之伊犁河流域亦在其势力范围之内。联系天山南北之要冲地区被置于其控制之下。 悦般毗邻柔然西境。柔然大檀可汗即位(414)之前,悦般曾与之结好,双方君主并曾有意会盟。但未几即反目成仇,数相征讨。悦般与中原之北魏政权则始终维持友好关系。太延年间(435―439),北魏使臣董琬、高明曾抵悦般;悦般旋即遣使报聘,嗣后屡有贡献。太平真君九年(448),悦般两度遣使中原,献送幻人,并求与魏军东西合击,共讨柔然。魏廷允诺,发兵北袭柔然;又诏有司以其鼓舞之节施于乐府,以示友善。事隔不久,悦般迫于柔然压力,举国西迁。悦般沿亚欧大陆北部之“草原之路”迤逦西进,沿途引发民族迁徙的连锁反应,导致东欧深受“蛮人”挤迫。悦般亦以“阿瓦尔”之名著称于西方世界。是为中世纪初期世界史上的大事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