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宋元明清饮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宋元明清饮食分类:【中国民俗】 至唐宋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饮食结构不断丰富。从诸多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唐宋时的食品类及作法较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唐初的关陇地方已有制糖、食糖的习惯。每逢年头节下,民间用米谷等农作物为原料,开锅制糖。糖作为一种副食品及调味品,使整个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北方的饮食风格有了明显的差别。那时,陇右为天下富庶的地方,水浇田比较普遍,森林丰富,雨水充沛,农作物种类相当多,同时,农家饲养的肉禽类也不少,再加之丰富的调味品和较高的烹饪技术,使得陇上寻常百姓家饭桌上应有尽有。特别是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甘肃此时已进入商品交换、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人们不但能吃到胡食,甚至还能吃到来自西域的稀奇食品。 元、明以来,陇上民间生活颇为清苦,大多食粗粮及用糠菜充饥。只于节令节日期间,稍有讲究。如腊八粥、水饺,还有面裹榆菜糕等。陇东、陇中有以豌豆、枣泥相拌裹上黄米面蒸出的豌豆黄,天水一带有用糯米夹上芝麻糖制作的各种糕团。在面食中,可吃到油卷面烤的酥饼以及臊子面等。清代至民国,农村主食糜谷、高粱、扁豆、青稞、荞麦等五谷杂粮,兼食洋芋、白菜、萝卜、南瓜、葱、蒜、韭、茄子和辣子等蔬菜。肉类在河西主要是牛羊肉、驴肉、驼肉,在河东主要是猪肉、鸡肉、羊肉。在饮食种类上,河东主要吃浆水面、馓饭、搅团、漏鱼儿、臊子面、鱼儿钻沙等,河西主要吃烤馒、山芋米拌汤、扁豆面、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等。逢年过节多吃水饺、包子及各类炒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