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代以前的造型艺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商代以前的造型艺术分类:【地域文化】 楚地新石器文化按照时间序列,先后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大溪文化多以红陶为主,常见器型有圈足盘、斜壁碗、子母口碗、曲腹杯和直筒形陶瓶等,其中以挺拔修长的直筒陶瓶最具典型性。与仰韶文化不同的是,彩陶在大溪文化中不多见,而戳印是装饰陶器最盛行的手法,故图案多圆形、长方形的新月形。1978年湖南安乡县汤家岗出土八角纹浮雕白陶盘是大溪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作品。白陶盘高7.5厘米,直径18.5厘米。口沿戳印一周圆圈纹,腹部戳印x纹、圆圈纹、折曲纹,地纹由小方格所组成,圈足上印s纹、圆圈等。纹饰排列紧凑,相联成环,精美繁复,浑然一体。陶盘底部所饰八角图案,异常规整,可以确认由整模印出。这种先雕刻出整模,然后在坯上印出花纹的手法,在同时代陶器中是罕见的。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圈足器发达,凹底器较多。这些特征是同时的其它文化所缺乏的。在器物造型上,常常把一种形态分别运用于几种不同用途的器物,如碗、鼎、豆式样一致的体部。不同的器物再配上高矮不等的圈足或三足,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② 经过有意识的组合,鼎的形制轻盈挺拔,豆和碗则显得端庄典雅。这种组合的形式原理,虽然来源于生活或者生产的实用性,但从这种实用性中提炼出来的是江汉地区土著人的审美观念。彩绘的陶纺轮很有特色,其纹饰大多属旋形构成。常见的有同心圆纹、漩涡纹、对顶三角纹、卵点纹、平行短直线和短弧线等。纹饰简炼明快,生动活泼,充满了强烈的动感。 天门邓家湾石家河文化遗址的发掘,显示出公元前2400年前后江汉地区原始人类雕塑艺术的天才。原始陶塑在辽宁后洼和浙江河姆渡等地均有发现,这些陶塑大都赋有宗教的涵义。而石家河邓家湾出土的陶塑似乎与图腾祭祀无关,非属崇拜偶象。在难以数计的陶塑中,动物种属大大超过屈家岭文化时期和同时的其它地区。禽类有鸟、鹰、鸭、鹅,兽类有猪、狗、鼠、猴、象、熊、狐狸等。石家河陶塑的人物都较小,高约在七八厘米左右,有端坐、行走等姿态。这些形象显然表现生活中的人物,尽管形体很小,制作亦甚简,但形容宛然,而顾盼有神。石家河文化中的陶塑立足于实在的人世间。这意味着,原始雕塑除了从属于祭祀等活动的以外,还存在着脱离原始宗教的桎梏,有意识地表现周围事物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富于生活的情趣,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到石家河文化,其器形、纹饰的衍变,也反映了楚地原始艺术与中原原始艺术相互吸纳、不断交融的趋势。例如:河南淅川下王岗的早一、早二期遗存中,陶器形制如陶豆、圈足碗、束腰器座和筒形瓶式器座等,包含有明显的大溪文化因素。而在大溪、红花套、关庙山,都出土了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基本相同的圆点勾叶纹彩陶片和双唇小口尖底瓶片。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携带各自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在频繁的迁徙中交流,产生了一系列融合、衍变的现象。但是陶器装饰的拍印、刻印、镂孔等手法,形制的灵巧秀美,纹饰的明快简炼,则是楚地原始造型艺术的主体风格,并且,这风格在楚地根深祗固地保留下来了。 商代楚地造型艺术的重大发现,迄今已知的有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和墓葬,湖南宁乡发掘的铜器群,以及新近发现的江西新干铜器群等。这些遗存的文化面貌尽管在某些方面具有一些地方特色,如宁乡等地的大铜铙、城固青铜器上的面具等,但主要的依然是商文化的内涵,商文化渗透到了长江中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