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喝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喝盏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蒙古贵族宴饮风俗。源于金朝旧礼。元帝宴飨时,一人手持酒觞,立于右阶,一个持柏板,立于左阶。进酒前,持板者口唱“斡脱”(进酒之意),持觞者和“打弼”(就座之意)。俟持板者击板一拍后,王侯大臣等按规定或座、或立、或跪。随之奏乐,向皇帝进酒,饮毕授杯,乐声亦止。另奏别曲,王侯大臣等饮酒。饮料有马?、葡萄酒等,以银制或镀金大盏盛之,列于桌上,每二人合一大盏,各人有大勺一把,取酒于盏中而饮。宴后,命优人、幻人、技人向皇帝献艺。诸王设宴时,也行此俗,但规模比宫廷小。 古代蒙古贵族的饮酒习俗。是元代宫廷大宴中的一种礼仪。源于金朝旧礼。元太祖成吉思汗即位后,封乞失里黑、巴歹二人为千户,赐予达儿罕称号,下令举行宫廷大宴礼仪。将盛有马?、葡萄酒等的银制或镀金大盏先摆列在桌子上,每二人合一大盏,每人备一把大勺,从盏中取酒而喝,故名“喝盏”。“喝盏”有一定的礼规。由一人手持酒觞,站在宫廷右阶,一人持柏板,站在左阶。敬酒前,持板者口诵:“翰脱”(敬酒之意),持觞人应和:“打弼”(意指就坐)。待持板者击板一拍后,王侯大臣等依礼或坐或立或跪。接着开始奏乐,向皇帝敬酒,饮毕授杯,止乐。再奏它曲,王侯大臣等始饮。酒宴结束,命戏人、幻人、技人向皇帝献艺助兴。诸王设宴时,亦行此俗,只是规模比宫廷宴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