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喻意为人的服饰成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喻意为人的服饰成语分类:【风俗文化】 (1)才能 扫眉才子: 扫眉: 指女子画眉。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描画黛眉是女子的一种妆饰,并以此妆饰动作指代女子。所以“扫眉才子”旧称富有文才的女子。 无冕之王: 冕: 冕冠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冠。 由?板、旒、 纩等组成。多指帝王冕服的冠帽,象征着最高的权威。朱自清《三视报章文学》:“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他是该参加创造我们的国语的工作的。”没有王冠的帝王。指在某一领域有特殊权利、地位和才能的人。 被褐怀玉: 褐: 粗麻布做的衣服。玉: 比喻才德。语出《老子》七○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披褐怀玉。”虽然身穿低贱的粗布衣服,但是内心如怀藏着美玉一样高贵。比喻怀才而不显露。 饭囊衣架: 本意为盛饭的口袋,挂衣服的架子。囊: 口袋。语出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折:“空一带江山,江山如画,止不过饭囊,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似乱麻。” 吃饭、穿衣是人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作者说长安人除了吃饭、穿衣以外别无他为,就像饭袋和衣架一样。比喻庸碌无为之辈。 (2) 品质 ①高尚 瑶环瑜珥:瑶:美玉。瑜: 一种贵重的美玉。《礼?玉藻》云:“士子佩瑜玉綦组绶。”环: 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珥:珠玉耳饰。语出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幼子娟好静绣,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玉是坚硬、细腻、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这种质地也使它成为形容人的美德和贤才的代名词。各种美好的玉器在一起,比喻人的资质美好,品德高尚。 襟怀坦白:襟: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襟,禁也,交于前。”指衣领或衣服前襟的开启交合之处。后也指衣服的前幅。因襟是指衣服前部位于胸部之处,由其所在的身体部位引申指人的胸襟。指一个人的胸怀坦白、明朗,没有隐瞒。此成语比喻心地纯洁坦率,正大光明。 濯缨沧浪: 缨: 系冠的绦带。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古人重视冠,因为他是身份尊严的象征。在清水中洗涤冠缨,说明洁身自好。因以“濯缨沧浪”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濯缨洗耳: 濯缨: 洗涤冠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洗耳:指不愿与闻世事。晋皇甫谧《高士传上?许由》:“尧让天下于许由……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此成语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 ②卑劣 马牛襟裾: 襟:衣服开启交合之处。裾: 多指衣服的前襟。《尔雅?释器》云:“绪谓之裾。”清郝懿行义疏: “绪者,《玉篇》云裾也。裾: 义?也。?,衣前襟也。”襟裾谓衣服前襟,在此泛指衣服。语本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本意为牛马穿着人衣,比喻不学无数,不懂礼义廉耻。人虚有其表而品质低下。穿衣是人类独有的行为方式,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动物没有思想,更不懂穿衣,即使披上衣服,也无法改变其兽性。以动物著人之衣冠,反讽一些人在衣冠楚楚的外表下的卑劣本质。 沐猴而冠:沐猴即猕猴。冠指首服,在古代又是男子束发的头饰,周代成为标准的服制内容。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唐颜师古注:“言虽著人衣冠,其心不类人也。”其意本指猴子戴帽子,但即使戴上冠,也无法掩饰其动物的本性。比喻外表虽然装扮得很像样子,但本质却掩盖不了。 衣冠禽兽:衣冠:是士大夫的服饰。语出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指穿衣戴冠的禽兽。虽然穿着讲究,但掩盖不了卑劣的本质。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涂脂抹粉:脂: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史游《急救篇》“脂”唐颜师古注: “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语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其妻涂脂抹粉,惯卖风情,挑逗富家郎君。”本指女子的梳妆打扮,后比喻为掩盖人或事物的真相而加以伪装。 ③真诚 解衣推食: 推: 送。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故吾得以至于此。” 脱下衣服给别人穿,拿出食物给别人吃,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拿出与人分享,后以“解衣推食”指慷慨地帮助和关心别人。 推襟送抱:襟: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襟,禁也,交于前。”襟指衣领或衣服前襟的开启交合处。抱: 怀抱。语出《南史?张充传》:“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者,唯丈人而已。”襟在胸前心怀处,以襟怀借指心意。比喻倾吐真心实意。 ④谦虚 角巾私第: 角巾: 一种有棱角的头巾。相传东汉名士郭林宗外出,遇到雨天,头巾被淋湿,使得一角陷下,人们纷纷效仿,故意将头巾一角折出棱角。后多借指隐士常戴的巾帽。私第: 私人住宅。语出《晋书?王?传》:“[范]通曰:‘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戴着隐者的巾帽,闲居私宅,具有隐居者的风范。指有功隐退,而不自我标榜。 袜线短才:语本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韩昭》:“李台嘏曰: ‘韩八座事艺如拆袜线,无一条长。’时人韪之。”袜子短,用线少,所以拆起来线很短,以此比喻能力本事浅陋。常用于自谦。 ⑤勤劳 衣不解带: 带: 束腰的衣带。语本《晋书?殷仲堪传》:“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殷仲堪不解衣带,和衣而睡,形容侍奉病人的辛苦操劳。 未明求衣: 语本《汉书?邹阳传》:“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天不亮的时候就起床,穿上正式的日装处理政务,形容勤于政事。 旰(gàn)食宵衣:旰: 晚。宵:夜晚。天很晚了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废寝忘食。旧时多用于称谀皇帝。语出唐陈鸿《长恨歌转》: “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 ⑥俭朴 草衣木食: 以草作衣,以野果作食。语出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草衣木食,胜如肥马轻裘。”穿草裙、吃野果是采摘经济时期的生活写照。以植物为衣的时代是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当时的生活条件和质量都很低下。“草衣木食”以人类早期的衣食情形形容衣食粗劣,生活俭朴。 敝裘赢马: 语出唐张籍《行路难》:“敝裘赢马苦难行,童仆尽饥少筋力。”破旧的皮袍,瘦弱的马。裘为冬衣,能衣裘骑马者,虽不是贫苦之人,但破旧的皮衣和赢弱的马匹形容了生活的俭朴。 弊衣疏食: 弊: 破旧、破烂。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简朴。语出《周书?柳虬传》: “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疏食,未尝改操。”亦作“敝衣箪食”。形容生活简朴。 节衣缩食: 在吃穿上尽量节省,指生活节俭朴素。语本《史记?货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鹿裘不完:裘:皮袄。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裘》载: “凡取兽皮制服,统名曰裘。贵至貂、狐,贱至羊、麂,值分百等。”鹿裘是比较低劣的皮袄,是贫穷人的穿着。语出 《后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穿的是鹿皮裘,并且还不完整。形容生活俭朴。 ⑦奢侈 肥马轻裘: 轻裘: 轻柔暖和的皮衣,是古代贵者之服。语本《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唐孔颖达疏: “衣裘以轻者为美。”驾车的马匹肥壮,穿着轻柔皮衣,形容生活富裕奢华。 乘肥衣轻: 肥: 肥壮的马。轻: 轻暖的裘衣。骑肥壮的马,穿贵重的衣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云:“[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形容生活奢侈。 鲜衣美食: 语出《旧五代史?汉书?苏逢吉传》: “逢吉性奢靡,好鲜衣美食,中书公膳,鄙而不食,私庖供馔,务尽甘珍。” 鲜艳的服饰,精美的食物。形容讲究吃穿,生活奢华。 鲜衣怒马: 鲜衣: 美服。怒马: 壮马。语出《晋书?阎缵传》:“官以文学为名,实不读书。其鲜衣怒马,纵酒高会,嬉游博弈,岂有切磋,能相长益? ”谓服饰奢华。 美衣玉食:语出《东周列国志》六五回:“所谓君者,受尊号,享荣名,美衣玉食,崇阶华宫,乘高车,驾上驷,府库充盈,使令前满。” 形容衣食奢华。 靡衣玉食: 玉食: 美食。语出 《梁书?王亮传》:“亮协固凶党,作威作福,靡衣玉食,女乐盈房。”穿华丽的衣服,吃精美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甘食好衣: 语本《老子》八○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后,乐其俗。”美味的食物,华丽的衣服。形容衣食高贵豪华。 侯服玉食: 语出《汉书?叙传下》: “侯服玉食,败俗伤化。”穿王侯的服饰,吃珍美的食物。形容生活奢侈。 ⑧丑恶 袍笏登场: 袍: 古代官服。笏: 古代官员上朝时手里拿着用来记事的手板。袍笏指官服打扮,象征着权力。“登场”有演出、作戏的含意。原指登台演戏,身穿蟒袍,手持笏板,后比喻上台做官。常用以指某种丑行开始进行。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的脂粉黛墨。用粉、墨化好妆,上场演戏。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京师梨园》:“期间粉墨登场,丹青变相,铜琶铁板,大江东高调凌云。”因以讥讽人登上政治舞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