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喻意感情的服饰语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喻意感情的服饰语汇

分类:【风俗文化】

(1)友情

缟?(gǎo zhù): 缟:未经染色生绢。?:以苎麻织成的白色细布。事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秋吴国公子季札出使聘问各国。“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知,与之缟带,子产献?衣焉。”晋杜预注:“吴地贵缟,郑地贵?,故各献己所贵。缟带:白色生绢制成的腰带。《礼记?玉藻》 曰:“弟子缟带,并纽约用组。”唐孔颖达疏:“弟子缟带者,用生缟为带,尚质也。”?衣:白色麻布夏衣。季札和子产以本国贵重的服饰相赠,后以“缟?”为贤者友谊笃厚之典。

同袍同泽: 袍: 一种长衣。泽: 内衣。汉刘熙《释名?释衣服》: “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语本《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士兵同穿一件贴身衣物,后用“同袍同泽”形容军人或朋友之间的友情。

乘车戴笠:乘车:古时富人以车为代步工具。笠: 斗笠,多为劳作者所戴,可遮阳蔽雨。语出唐徐坚《初学记》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为坛,祭以鸡、犬。祝曰: ‘卿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我步行,卿乘马,他日相逢卿当下。’”贫富的差别从着装中表现出来,乘车者为富人,斗笠则是穷人的服饰。越人在祭坛上的祝辞反映了不论贫富互相为好的风俗。后以“乘车戴笠”比喻不以贫富论交情。

衣裳之会: 语本《?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此处的“衣裳之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诸侯非军事性的相会,不以歃血为盟誓,而以相互间信赖和牢固的信用为基础。比喻诸侯以诚相待。

(2) 亲情

我黼 (fǔ)子佩:黼:绣有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的衣领。《诗经?唐风?扬之水》载:“素衣朱荫,从子于沃。”晋郭璞注:“荫,领也。诸侯绣黼丹朱中衣。”“黼”此处指代朝服。佩: 佩玉。语出汉扬雄《琴清英》:相传古有祝牧,为了避乱与妻子同时隐居,并作《琴操》云: “天下有道,我黼子佩; 天下无道,我负子戴。”如果天下太平,君主治国有方,祝牧穿朝服做官,妻子也能佩玉; 若君主治国无道,天下混乱,他就背起妻子一起隐居。比喻夫妇之间富贵同享,祸难同隐,同甘共苦。

分香卖履: 事本《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魏武帝曹操,字孟德,“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临终时),命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 ‘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红,多造鞋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曹操临终不忘赐以妻妾名香,并嘱咐她们多卖鞋履得以自给生存。后谓临终不忘家人妻妾之典。

(3) 爱情

分钗断带: 钗: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汉刘熙《释名?释首饰》:“钗,叉也,象之形因名之也。”钗形似树的枝权,因而得名。带:指系衣服的带子。语本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记载: 黄元艾为了攀附权贵,不惜与妻子夏侯氏离婚,“夏侯氏父母曰:‘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请还之’,遂还。”钗的形制由两个簪子合成,分成两股。插入发髻中起固定作用。两股合在一起的钗分开,一条完整的衣带被割断,比喻夫妻离异。夫妻就似两股紧紧并在一起的钗一样不可分离,就如衣带一样不能割裂,钗分带断,物去人非。

宝钗分股: 语出《剑侠传?三?虬须叟》: 唐僖宗中和四年秋,商人刘损携家眷乘船自江夏至扬州。吕用之见刘妻裴氏有国色,以阴事下刘于狱,纳裴氏,刘损乃献金百两免罪。刘虽脱身,因愤写诗: “宝钗分股合无缘,鱼在深渊日在天。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笺,金杯倒覆难收水,玉轸倾?懒续弦。从此蘼芜山下过,旋应将泪比黄泉。”比喻夫妻分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