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川流行抬滑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川流行抬滑竿

分类:【风俗文化】

滑竿,是旧时四川民间流行使用的一种古老而普遍的代步工具。具有简易、舒适的特点。只要给钱,谁都可以乘坐。制作时,只需两根茶碗粗的端直的斑竹,两端系上尺多长抬肩,中间系以竹篾编成的软扎,再系一竹(木)片作脚踏,一乘标准的滑竿就算做成了。滑竿,依靠壮夫肩抬行进,因此无论路大路小,山野平途,还是偏远的山乡,只要两人抬着能走的地方,滑竿都能去。天冷时,软扎上垫上被褥或毛毯;天热时,撑起白布风篷,人坐其间,两边白布扇起凉风,闪闪悠悠。若要搭带小孩或行李,只要和抬夫恰谈同意,就可一路同行,而且可行短途,也可行长途,在城乡、路口到处都设有站口,肩挂个布篷卷卷招缆生意,因而坐滑竿的人特多。

抬滑竿不仅要有力气,而且要有技巧:腰要挺得直、桩子要稳得起,抬起上路要脚动身不动,换肩时,要不能停步,要在坐者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换过肩来。迈步要前出左,后出右,同起同落,步子大小、快慢要一致,才能使滑竿保持稳健和谐自然。此外,由于行进间前面的地形道路艰险复杂,前面的抬夫,视野宽广,道路明,还要把各种情况,报与后抬人知晓,叫报点。后抬人知道后,嘴要应答,行动要配合。有时前抬人遇到意外,来不及报点时,后抬人则要根据肩上的抬竿趋向,凭自己感觉进行调整。总之,要使滑竿保持平衡,不因路况变化而使顾客受到惊吓。

滑竿报点词,具有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有韵的特点,在山乡的小路上行进,一报一答,有如歌星对唱,很有趣味。不仅可以起到指导后者,确保坐者安全,而且还有消除疲劳,得到休息的作用。现就盐亭县《交通志》载有的报点词,下面分路况,前者报点、后者应答三部分抄录如下,供读者一观。

路况

报点

应答

石板不稳

乱石路

平坦道路

滑石板

稀泥路

烂泥窑

路中有水凼

要上坡

转弯拐

左右弯拐

路多弯拐

要上桥

爬缓坡

路上有小孩

路上有柴草

地下有水坑

路上有拌脚

高矮

活摇活

平阳大路

斜石带溜

稀泥巴

稀泥烂窖

中间一摊油

抬头望

拐拐路

幺二拐

弯弯拐拐龙灯路

人走桥上过

懒洋坡

天上一朵云

天上乌云跑

天上明亮亮

黄丝缠脚

挑踩

莫踩角

摆开大步

稳踩莫丢

看到蹉

稳踩不准跳

脚踩两边溜

把坡上

站宽处

两边甩

细摇细摆走几步

水往东海流

慢慢梭

地下一个人

地下乱草草

地下水凼凼

金蝉脱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