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旁绿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旁绿化

分类:【中国民俗】

上海市郊农民素有在“四旁”植树的传统,主要的品种有榉榆、杨树、苦楝等。榉榆大多种于宅旁,是制作传统嫁妆家具的优良树种,近百年方能成才,有“子孙树”之称;杨树多种在场前的河边,杨树生长快,遮阴面积大,利于炎热夏天农民在晒场上劳作间隙的休息,大树底下好乘凉;苦楝是制作牛车等农具的最佳树种,种树者以养耕牛的农户居多;松柏一般都栽种在墓地四周,取其四季常青;银杏则大多种于墓地旁或寺庙前。20世纪80年代编写《川沙县志》时,对境内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当时存有古树名木81株,其中银杏占35株,内有数株树龄已达500年以上。竹子对农民来说用处极大,有“养鱼,种竹十分利”的民谚。春天吃竹笋,晒衣物需用竹竿,竹篮、竹筐、竹席等生产、生活用具都需用竹。竹子喜阴,大都种于屋后。俗传竹子种于屋前不吉利,“开门见竹,一世吃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生长慢和传统嫁妆逐步被西式家具取代,榉榆已无人种植;牛车、水车等农具被淘汰,苦楝也相应受淘汰;实行遗体火化后,骨灰都葬在公墓或深埋,田地中的坟墓大都已平整成耕田,松柏只在公墓中种植;农村人口增加,宅基用地紧张,不少竹园已被砍伐作宅基地使用。

农田防护林

20世纪80年代起,宅旁绿化已被庭院经济取代,或种植观赏树木,或种植果树花木。庭院经济起步较早的浦东新区花木镇花木村,全村106户村民,在20世纪90年代,庭院经济中的花卉收入,户均已达5000元左右。

路旁绿化起于上海开埠后的城市道路,其中以原法租界种植的法国梧桐最多,有些道路在夏天全部为浓荫所覆盖。市郊绿化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村修筑机耕道及通往市区的公路,树种早期以白榆为主,后逐年改种法国梧桐、香樟等。80年代初期起农村提倡农田林网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