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月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月八

分类:【传统文化】

苗族传统节日。农历每年四月初八举行。流行于贵州贵阳、龙里、惠水一带,其中以贵阳市喷水池的节日活动最为隆重,总是吸引贵阳周围七个县的苗族群众和其他兄弟民族参加。节日活动,过去主要是跳芦笙舞,吹奏洞箫、笛子;老人们吹长号,击鼓,斗鸟;唱山歌,舞狮子,耍龙灯等。解放后逐年增加文艺表演及贸易活动,吸引的人越来越多,成为各民族欢乐的盛会。关于节日来历,一传说讲,苗族先人原居“格罗格桑”(今贵阳市附近),物华天宝,安居乐业,把土地整治得肥沃高产,结果引起附近恶霸眼红涎垂,派兵来抢。苗族首领亚努率众保卫家园,不幸战死,时在农历四月初八。苗族战败,迁往坡坝沟。九年后,苗族首领祖德龙又率众反抗,亦于四月初八牺牲。两位英雄都被安葬在今贵阳喷水池附近。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在每年此日举行活动,渐成节俗。湖南湘西地区的苗族亦有类似传说,说过四月八是为了纪念古代因反抗外族掠夺而牺牲的苗族首领。解放后民族团结平等,节日的本义及活动内容亦随之改变发展。

即农历四月初八。各地的苗族、布依族群众云集贵阳市中心的喷水池,黄平飞云崖或其他一些地方,吹箫谈天,赛马对歌,通宵达旦。传说贵阳原叫黑羊大菁,最早的居民是一苗族老人和他的儿女们。一天,他们射死一条母猪龙,将龙心取出,天就放晴;将龙心泡在水里,天就下雨雪,从此五谷丰登。头人欲夺其宝,将老人射死,这一天正好是四月初八。9年后,苗家又一能人祖德龙也于四月八死在头人箭下。此后,苗家便到贵阳跳舞唱歌,凭吊英雄。又传说刀耕火种年代人间无牛,玉帝遣太子传旨,太子传错了,玉帝盛怒之下将其变成牛,贬到凡间耕作,这天又是四月初八,从此定为牛的生日。布依族群众以糯米饭敬牛,用枫叶泡水给牛洗澡,并让牛休息一天。所以四月八又叫“牛王节”,也有的地方叫“开秧门”,即从这天起开始插秧。

贵州苗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贵阳、惠水、龙里等地的苗族在这天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贵阳市中心喷水池畔,吹起芦笙、短笛、唢呐,跳起民族舞蹈,男女青年进行对歌活动,通宵达旦,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对歌之后,有情有意者便双双对对到幽静处互相倾诉心中的爱情。苗族四月八节日的来历传说不一,含有怀念先祖,缅怀英雄的意思。此日要开始插秧,故又称开秧门。布依族传说此日为牛的生日,为牛洗浴,故又称牛王节。除庆祝节日的活动,还举行斗牛、跑马和武术比赛,以及其他一些娱乐活动。

①贵州贵阳、龙里、惠水等地苗族的最重要节日。相传苗族祖先原住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当地土壤肥沃,人们丰衣足食。为此引起附近恶霸的垂涎, 竟派兵前来抢夺。苗族首领亚努率众抵抗,因寡不敌众而牺牲,是日正是夏历四月初八。苗族被迫迁往坡坝沟。九年后,祖德龙起兵反攻,不幸战死,此日也是夏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为怀念故乡和英雄祖先, 每年四月初八聚集到亚努和祖德龙的埋葬处, 今贵阳喷水池附近,玩龙灯、耍狮子、吹芦笙、唱山歌等,以示纪念, 逐渐演变为当地苗族的传统节日。附近布依族人民也前往参加。解放后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盛会。②布依、仫佬、壮、侗、水等族的节日之一。每年夏历四月初八举行。布依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称呼, 贵州罗甸一带称牛王节,镇宁扁担山一带称牧童节,安龙、兴义地区称开秧节等。广西等地壮族也称牛魂节或拜秧节。是日人们一般吃糯米饭,并用以喂牛,让耕牛休息一天。

苗族节日。贵州省贵阳市附近的苗族在农历四月八日这一天汇集贵阳市的喷水池一带举行歌舞活动,故名。可能源于这一带苗族的跳花场活动。明代贵阳城扩建,把苗族传统节日活动地点从城外括进城内,从此这个节日就由乡村逐渐变成一个城市性节日。加上苗族传说这一天又是古代一位苗族英雄在指挥保卫“嘎勒嘎桑” (即今天的贵阳城)的战斗中牺牲的日子,许家坝(今天的喷水池)就是他牺牲的地方。在民族关系不正常的过去,各地苗族化装集中到这里来,具有特别的意义。湘西苗族的四月八原来只在少部分地区举行,有些地方的活动主要是对歌,有些地方也有传说是纪念一位死难英雄。在当地有关人士的倡导之下,现在已变成集民间歌舞、武术、气功以及文艺表演为一体的节日。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贵阳、尤里、惠水等地。相传苗族祖先原住格罗格桑(贵阳附近) ,当地土肥水美,物阜民丰,却被恶霸派兵前来抢夺。苗族首领亚努率众抵抗,因寡不敌众,于农历四月初八战死。苗族被迫迁往坡坝沟。9年后苗族英雄祖德龙起兵反攻,不幸又壮烈牺牲,此日也是四月初八。苗族人民怀念故乡和祖先,每年四月初八集会到亚努和祖德龙的埋葬处凭吊纪念,后演变为当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届时人们聚集于贵阳的喷水池附近,表演龙灯、狮舞,吹芦笙,唱山歌等,附近布依族人民也前往参加。场面壮阔,热闹非凡。

是贵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其中以贵阳市的活动最为宏大,届时邻近的惠水、龙里、开阳、修文、清镇各县的苗族,家家户户要做乌米饭,合家欢度节日。而青年男女则带着乌米饭,携带笛子、芦笙成群结队地汇集到市区喷水池附近载歌载舞,开展纪念活动,并表演名目繁多、风格各异的芦笙舞和鼓舞。

黄平县一带苗族四月八上刀梯表演 (刘振国 摄)

四月八临近立夏,古称“启夏日”。此时蚕茧大部分已经收成,养蚕户于是日做白粥祭先蚕嫘祖。有庙者在庙祭祀,无庙者在家祭祀。此俗延至民国。湘西、湘西北地区以这天为“牛生日”,不论农活多忙,定要让牛休息一天,将牛和牛栏洗刷干净,还要用糯米饭、鸡蛋及黄豆、谷子、玉米、鳅鱼等精饲料和烧酒为牛过生日,并以酒肉、糯米粑粑敬牛王菩萨。故民谚云:“四月八,牛歇轭。”“四月八,牛为大。”城步、绥宁苗族这天祭“牛魔大王”,让牛休息一天,做糍粑给牛吃。姓银、姓钟的苗族过四月八吃乌饭。

湘西苗族妇女欢庆“四月八”必穿盛装(奉大春摄)

四月八日是湘黔边凤凰、松桃、铜仁、花

桓一带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届时苗胞们身着盛装,从四方八面涌向凤凰县聚会,唱歌、跳舞、吹芦笙、赛唢呐、跳鼓舞、玩龙灯、耍狮子、上刀梯、荡秋千、表演武术等,欢度佳节。此节的来历,传说是古代苗族先后产生过两个著名的首领,一个名吉波绿,一个叫诺德仲(也有说叫亚宜),他们率领苗民建设自己的家园,向敢于来犯的敌人作斗争,后来都壮烈牺牲。他们虽不是同时代人,殉难日期却都在四月初八,苗族人民每到这天都要举行集会纪念他们。

苗族庆祝“四月八”时跳接龙舞(龙海清摄)

四月八日是侗族的乌饭节,又称“姑娘节”,特别是杨姓家最重视此节,认为是杨姓的家节。这天杨姓家出嫁了的姑娘都要回娘家过乌饭节,上山采摘杨桐树叶,挤汁和糯米做乌饭和乌饭粑粑,纪念古时侗族的女英雄宜娘。姑娘们在这一天都说一种与平日不同的姑娘话,据说这是当初宜娘用来对付敌人的。怀化侗族和邵阳的一些地方,四月八日有送毛辣的习俗。人们在这天用方寸黄纸写上“四月八日节,洞宾来借歇,仙风吹一口,毛虫尽皆灭”,或“佛生四月八,百般虫蚁尽皆杀”,或“四月八,送毛辣,提笔一扫,永不归家”等,贴在墙上,认为这样可以将毛辣等毒虫送去深山。

湘南江永一带未出嫁的瑶族姑娘这天过“姑娘斗牛节”,又称“阿妹节”、“女儿节”。“斗牛”并非真牛相斗,而是互相比赛做食品的手艺和一些竞赛性的游戏。这天瑶家姑娘们身着盛装,带上自己做的食品,邀伴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野餐,互相品评,然后举行竞赛性的游戏。姑娘们“斗牛”,不许青年男子窥视,如果发现窥视者,则罚他们做捡柴、烧火、烤食品、采山花等杂役,每次姑娘斗牛节中,都有小伙子被罚的趣事。

即农历四月初八。虽不是节日,却会举办“送毛娘”的活动,即用黄表纸或红纸写“毛娘帖”贴在门壁上。“毛娘帖”禁语为:“四月八,毛娘嫁,西风吹,永不发。”意在除虫灭病。在婺源,过去城乡许多人在这一天拜菩萨,县城还举办香会,抬菩萨游行。四月初八,相传又是佛祖释迦牟尼生日,故又称“浴佛节”,旧时各寺庵浴佛作“龙华会”。各户打米?,煎油饼,备美酒佳肴,接出嫁女子回家过节。

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传说在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辽东女真人暴乱,石堤打绕寨总管彭万镇奉命率领石堤、打绕、宋农等地土家族彭、白、李、马四姓士兵增援辽东。一去10年杳无音讯,家乡人以为他们均光荣牺牲。不料,于农历四月十七日,突然归来,家家户户喜出望外,杀猪宰羊,大举庆贺,歌舞达旦。从此,每年这天土家人都要举行庆典。土家人都视此日为吉日,从而就把“四月八”定为这个节日的名称。后来,彭万镇二次率兵征辽,一战而胜。他死后被奉为彭氏祖神,每年“四月八”要举行祭祀活动,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土家人祭祖的日子。后来,逐渐发展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佳期。

四月初八,河南民间多以是日为烧香求子的日子。民间有“四月八,打楝花”求子的习惯。豫东一带这天早晨天不亮,新婚夫妇要光着身子起床,手执长杆去敲打院中的楝树。楝树花多、子多,据说打了楝花,可以多子多福。有的将所打楝花收藏起来,用酒泡药,以治病。

拜奶奶。四月八日,各地民间许多人,还常到送子菩萨庙里烧香叩拜,祈求送子奶奶多送一个孩子,所谓:

四月八里四月八,奶奶庙里把香插。

拜奶奶时,要到奶奶庙中的娃娃殿娃娃山上抢娃娃,据说抢了娃娃者便可生子。抢娃娃者中,有久婚不育者,有乏子无后者,儿女双全者也有之。还有未婚的大姑娘,偷偷地前来庙中“预约”胖娃娃的。由此可见民间传宗接代思想之深厚。

在濮阳等地,四月八日不许媳妇特别是新媳妇外出走亲戚,要她们一定呆在家中过节,俗说“新媳妇过四月八发婆家”。

四月初八日,其时临近麦收,谚有“四月吃麦不过二十,五月吃麦不过端午节”。所以四月八民间集、会很多,人们多在此时购置夏收用具和生活用品,为夏收做准备。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月八日求子之俗已渐衰微。此日之集会仍颇多,80年代以来,更加兴盛。民间打楝花为药用者仍可见。

放生节。时在农历四月初八日,传为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日。旧时,河南民间信佛者多于是日广做善事,诸如修路、补桥之类,许多人还买来活鱼再置入活水中放生,“以积阴德”,故此日也称“放生节”。

民间认为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成道之日。这天在塔尔寺、佑宁寺、瞿昙寺等地都要举行重大的佛教法事活动,有浴佛、晒佛等仪式。土族人认为这天佛祖成佛,因而他能洞察人的心思,人们应该敞开心扉,不必隐瞒真情,还应为他人排忧解难,洗去罪过,积攒功德。到了这个时段,青海大部分地方已是天气转暖、芳草抽芽、野花绽开的季节,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光,在乐都有些地方这天有朝山郊游活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