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回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回回

分类:【传统文化】

对回族先民的称呼。宋代处于回族尚未正式形成而正在酝酿形成的时期,所以宋人使用这一概念显得朦胧模糊。其始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许多人认为这是西北回鹘(或回纥)族名的音转和俗写,也有人认为这是对聚居于西夏境内各少数民族混合体所赋于的新名称。后说较有说服力,因西夏国境正是以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中心的。南宋后期《黑鞑事略》、《癸辛杂识》诸笔记使用这名称,应是泛指西北包括中亚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地区、国家及其人民。所谓“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宋末对留居中国东南诸港口的蕃客、土生蕃客又称“南蕃回回”,说明这些西北民族已向东南大批迁徙。南宋这些回族先民的生活习俗已表现出许多伊斯兰教民的特点。如东南诸港蕃客,不食猪肉,所食牲畜必自己宰杀。极尚清洁,进食时专用右手,左手惟用于便秽,因他们认为右手神圣,左手低卑。所建寺院,礼拜祈福而无偶象。其葬俗,专有浴尸人对死者进行荡涤肠胃,彻底清洗,然后裹以丝绸或布匹作为囊衣放入松板棺木,不需任何陪葬品;出棺时,需群教士诵经,富者秉烛撒果于道,并杀牛马以飨亲属及邻里;最后将死者面西而埋,如广州城郊的“蕃人?”,“累累数千,皆南首西向”。当时无闰月的回历也已传入中国,而为回回众人所使用。总之,南宋时期,西北诸信仰伊斯兰教的部民及东南沿海港口阿拉伯人后裔的蕃客等中国回族先民各部正处于大迁徙、大融合的前期准备阶段,约至元代便在中国境内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参见“蕃客”。

①指唐以来居住在安西(今新疆库车)、高昌(吐鲁番)一带的回纥、回鹘。“回回”是回纥、回鹘的音转和俗写。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②泛指葱岭东西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地区或国家,如“回回地面”、“回回国”、“回回大食”等。见于南宋人所著《黑鞑事略》、《癸辛杂识》和《辽史》中。③元时指迁居中国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即现在回族的先民。广泛见于元代官方文书、诏令及私人著述之中。按其职业, 有“回回军”、“回回工匠”、“回回商人”、“回回掌教”、“回回令史”等。④简称“回民”、“回人”。明清时指回回民族, 也即回族; 有时亦指伊斯兰教, 如“回回教门”、“回回教”, 简称“回教”。⑤晚清时泛指信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称新疆维吾尔等族为“缠回”,甘肃东乡族为“东乡回”,青海撒拉族为“撒拉回”,而且还因将伊斯兰教称作“回教”而把国外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称作“回教国”,信徒称为“回教人”,并把伊斯兰教历称做“回回历”(简称回历)等。

中国古代对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族,地区和国家的泛称。现为对回回民族的称谓,亦称“回族”或“回民”。“回回”称谓始见载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指当时的少数民族“回纥”或“回鹘”,为后者的变音,流行于民间。南宋以后主要泛指西域各穆斯林民族,国家和地区,或指元代迁居中亚、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穆斯林民族及其文化,如“回回军”、“回回工匠”等。至明代既是对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通称,也逐渐成为对回回民族固定称谓,专指回族这一具有共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民族共同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