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回族名字风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回族名字风俗

分类:【中国民俗】

回族人以马姓居多,“十个回回九个马,另外还有沙、喇、哈”。这是人们概括回族姓氏的一句顺口溜。康熙年间,三藩之乱平定后,宽大处理参加叛乱的“三藩”官兵,就有宁夏回族马雄为固安提督,曾附吴三桂。清廷为了招抚,特令其二子马承荫、马承先为军官,其部下回族段应龙来九台定居,是为最早来吉林的回族。回族人马姓居多的原因来源于回族名字的汉字译音,而这与回族信仰的伊斯兰教密切相关。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为穆罕默德(意为普天赞美),在古代汉文史书中,通常将穆罕默德译为“马哈麻”、“马哈默”,有的径称为“马圣人”。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关系,回族人取名多半使用与宗教有关的词汇,甚至直接用先知或《古兰经》上提到的历代圣人来命名。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是经常被回民用来取作男性姓名的,所以回族中名叫穆罕默德的很多。回族是先有阿拉伯人名,后有姓氏。阿拉伯语人名音节较多,叫起来很不顺口,于是当译成汉字省写或称呼时,人们常常只取名字之首字(即第一音节)作为姓,这样为马哈默、马哈麻(穆罕默德)者,就变成了姓“马”。这就是回族多马姓的由来。

由于长期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当代回族人的姓名结构已与汉族姓名结构没有什么区别了。

(1)深受汉文化影响,主动采用汉族的姓名结构。这首先体现在善于吸收汉文化的回族知识分子中。如《新元史》载:“丁鹤年起先西域人,父职马禄丁旋居武昌,因以丁为氏。”这些回回姓名称谓与汉族已完全无异,如不是特别注明出生,已根本看不出他们是回回了。

(2)明初实行强制性的回汉同化政策。朱元璋时期明令禁止使用包括回族在内的胡姓名、胡语言。《明律》卷六《蒙古色目人婚姻条》规定:“凡蒙、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宫为奴。”这就加速了回汉民族间的人文交融,使回回姓名制度很快实现了汉化。其中有的是直接简化为汉族百家姓中的常见姓氏,如马、王、丁、穆、金、白、张、杨等。有谱系可考者,如《吉林回族》所载的马雄、马承荫父子和段应龙的世袭,见之于《书札》;广西桂林之回族白笃鲁丁,其后裔简化为白姓。其二是回族原名简化为一般的汉字,这就出现了不少稀姓奇氏,如哈、沙、喇、朵、拜、陕、闪、妥、赛、脱、忽、者、以、速、糙、摆、撒、也、萨、虎、纳、麻、贴等。

(3)历代帝王赐姓。这在史书中多有记载,如明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原姓马,据《滇绎》载《李至刚撰和父碑》云:“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明州人,祖父拜颜……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和自幼有大志,事今天子,赐姓郑。”帝王赐姓丰富了回族汉姓的来历。

回族名字多与汉族一致,但个别回族聚居区,也仍保持着回族名(经名)习惯,一般是在孩子出生时,请阿訇取名。这些回族名与伊斯兰教有关,男的多叫做达乌德、阿里、阿卜、尤素福等,女的则叫马丽亚、法蒂玛、海底彻等(法蒂玛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儿名,海底彻系穆罕默德的妻子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