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族婚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族婚姻分类:【地域文化】 回族人民的婚姻,过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基本上是自由恋爱,由回族青年男女自行决定他们的终身大事。回族婚嫁习惯各地不大相同,有些地方与汉族有相似之处。有“提话”、“下聘”、“认门”、“送果”、“催妆礼”、“四色礼”和“结婚礼仪”等礼仪过程。信奉老教的回族人民与信奉新教的回族人民,婚仪上也是稍有不同的。 回族人民在儿女长到成婚年龄之前,父母就开始为子女选择合适的对象。对象选好,先请媒人去女方说亲,这叫“提话”。女方家同意,男方家由媒人送去一定的礼物“下聘”。送过聘礼,男家要去女家双方父母见面。这叫作“认门”。以后直到成婚之日以前,每年新鲜果品上市时,男方要“送果”给女方。一般送双不送单,取双数吉祥之意。结婚日的前三两天,男方带上蒸馍、羊肉等送到女家,称为“催妆礼”。经过这些礼节之后,就可举行婚礼了。婚礼要选吉日,回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过去伊斯兰教圣徒多在“主麻”日(每周星期五)结婚,所以回族婚礼大都是选一主麻日进行。 结婚那天,新郎由已婚青年作伴郎,装扮一新,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由未婚少年陪同,全可之人(夫妻关系好、子女双全、父母双全之人)送亲。新娘接到门口,新郎要绕车转一圈,然后新娘走红毡或毛毯(有的地方没条件时由新娘的哥哥抱起)进入新房,讲究新娘鞋不沾地。婚仪一般要请阿訇到场,举行“尼卡”仪式。首先请阿訇念诵一段《古兰经》,接着由阿訇当证婚人面询问新人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妇。新人双方表示同意,阿訇当众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尼卡”结束,新人双双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的盖头,互相交换礼物。礼物有的地方男为包着钱的红纸包,女为小红布针线包。新郎还要向贺喜的人撒喜糖、喜枣、喜核桃等,称为“撒喜”。晚饭后,青年人和小辈在新房笑闹助兴,出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这叫“轰洞房”。次日一早,新娘家送来一盘包子给新婚夫妇,叫“睁眼包子”。新婚第三天,夫妇双双要和公婆一起带上礼物去新娘家,拜谢新娘父母。叫作“回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