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銮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銮碑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契丹出境碑。宋代碑刻。现存河南省濮阳市。北宋景德元年(1004),北方辽兵大举南下,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威逼汴京。宰相寇准力排众议,促成真宗亲征,迫使辽与宋签订“澶渊之盟”。和约既成,真宗作诗一首,以记其事。诗由寇准书写刻石,立于澶渊,即“回銮碑”,成为反映这一时期宋辽关系的重要文物。碑为草书三行,字大如掌,流利洒逸。1936年在碑侧立石,用隶书重刻其诗,并撰文说明原委。1978年在碑另一侧立石,按寇准原书重新刻石。特修琉璃碑亭加以保护。 亦称契丹出境碑,在濮阳市御井街碑亭内,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刻,碑文是真宗所撰《回銮诗》,传为寇准书。碑身已断裂。首行题“契丹出境碑”。左为真宗诗,字大如掌,苍劲挺拔,现存上部29字。陈毅“我行未已过濮阳,驻马凭吊古战场。能掷孤注寇莱好,退避三舍晋文强”诗句,即在此触景抒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