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中什一使自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中什一使自赋分类:【传统文化】 西周的军赋制度。周为管理国人和动员军队,巩固统治,将兵役制度与行政制度合二为一,即将井田制下的土地制度与兵役制度相结合。西周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只在有战事之时,才应征入伍,平时进行训练、经营土地。“国人”从君王获得“授地”。一个授地单位为长、宽各一里的土地面积,即“一井”,分配给3家,按十进位制组织起来,进行管理和出赋。规定每家出兵1人备征,10家轮流有1人在军营中服役,口粮、衣服自备。战车、马匹、兵器等装备,由国家供给,有专门的官吏负责制造、饲养和管理。一旦发生战争,“国人”须自备口粮和饲料应征出战。一说每7家共出兵1人。井田与贡赋的具体配额及方式,史书记载有异,迄今无定论。一般认为:十井为一通,有户30家,出赋甲士1名、徒兵2名;十通为一成,有户300家,出赋甲士10名、徒兵20名、辎重车1辆;十成为一终,有户3000家、出赋甲士100名、徒兵200名、辎重车10辆;十终为一同,有户3万家,出赋甲士1000名、徒兵2000名、辎重车100辆。这种自赋方式,成为后世“世兵制”和“屯田制”的雏形。它既是统治者对属民的一种经济剥削方式,又是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