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信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信使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宋与辽、夏、金、蒙(元)之间普通聘问或有所要求、报告时互派的使节,通称“国信使”。其名目繁多:贺对方皇帝、皇太后生辰的使节,称生辰国信使,简称生辰使、生日使;皇帝生日又常称“某某节”,如宋真宗生日称“承天节”,金世宗生日称“万春节”,故为贺皇帝生日派出的生辰使又称“贺某某节使”;向邻邦祝贺新年正旦的使节,称正旦国信使,简称正旦使、贺正使;以本朝皇太后或皇帝崩逝消息传告邻邦的使节,称告哀使、报哀使;以本朝刚去世的皇太后、皇帝的遗物 遗邻邦的使节,称遗留礼信使、遗留国信使,简称遗留使;以本朝新皇帝即位告之对方的使节,称皇帝登宝位国信使,简称告登位使;贺邻邦新皇帝登位者,称贺登位国信使,简称贺登位使;奠祭邻邦亡故皇太后、皇帝的使节,称祭奠国信使,简称祭奠使,宋金间称吊祭使;吊慰邻邦皇帝或皇太后的使节,称吊慰国信使,简称吊慰使;贺邻邦皇太后受册的使节,称贺册礼国信使,简称贺册礼使;宋金间皇帝上尊号,又有“贺尊号使”;南宋向金、蒙古为议和诸事派出的使臣,称通问使、通和使、告和使、祈请使;为答谢邻邦的吊贺,或准许议和诸事的使节,称回谢礼信使,简称回谢使、报谢使。正旦、生辰二使每年互遣,其余皆因事而遣,凡临时有事而派出的使臣,又可称泛使、横使。使臣分正、副,正使通称大使,宋一般以文官为大使,且常派知名士人,武官为副使,唯告哀仅遣一使。使团中有上、中、下三节人从,一般五十至八十人,多者百余人,包括翻译、医官、文书,及负责礼品物货的官吏、护送兵士等。使团一进对方疆域,该国即派接伴使相迎,沿途又有地方长吏接送,并赐宴和赠送礼品。到京城驿馆,又有馆伴使相陪,定时朝见、朝辞,其间致国书、上礼物,该国也必回以国书、安排宴席、回赐礼物。礼物或回礼都因使节的使命不同而有异,一般常有金银器帛、衣袍冠带、马匹鞍辔之属。礼物关系国家体面,都十分贵重讲究,且有本国特色,唯告哀使无之。总之,当时国家间遣使往来,礼仪已繁缛严格,礼品也价值甚高,加上使臣以私人身份的馈赠和对方皇帝、大臣的私觌,都十分可观,使团往来一趟,常无异于一国家特别派遣的贸易使团,在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北宋后期,与高丽(今朝鲜)之间互派使节,也一度称“国信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